中国书画艺术收藏鉴定中心

主管:中国艺术书画家协会有限公司

“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丨与志愿者一起温暖过小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杨富强/杜艺璇)报道: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中国传统节日小年。今天的雪也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严寒阻挡不了慈善温暖的脚步,1月14日下午,郑州慈善总会姚待献会长、王合生副会长一行走进百家姓爱心粥慰问广大志愿者,为这里的困难群体和就餐人员送去了书籍与祝福,让大家感受到了慈善的关爱。

王合生副会长送上一副“福”字表达对百家姓爱心粥和广大志愿者的美好祝愿。她表示自“郑州慈善总会·百家姓公益慈善基金”成立以来,一直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开展爱心粥公益活动,为环卫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早餐、救助孤困儿童、建设乡村图书室,支持乡村文化振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姚待献会长向粥铺的发起人之一、爱心志愿者张清详细询问了粥屋的运营状况,为粥屋题字“成人之善”,并亲切的与志愿者们一起包饺子。爱心粥屋开办两年多时间里,累计施粥14万多碗,发放馒头32万多个,一碗粥,一个馒头,温暖了一座城。姚会长赞扬爱心志愿者长期坚持做慈善,了不起!这是非常好的很基础的民生生活,这是郑州慈善工作的延伸。同时代表郑州慈善总会感谢张清和无数的志愿者,是他们的无私奉献让市民朋友们在寒冬中感受到了慈善的温暖,在全城有很大影响力,让全省全国都了解了爱心粥屋,成为郑州建设慈善城市的一大亮点。

张清老师说:我们有责任把粥屋做好,有信心把这份爱心传递好,大家来到粥屋向一家人一样,心里有阳光,前方就是美好的、幸福的。

一同出席活动的领导有河南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郑志宏,二七区政协委员、河南中星众安集团董事长刘磊 。

Add a comment

慈善送“福”进企业 翰墨飘香年味浓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杨富强/杜艺璇)报道:年关临近,年味渐浓。近日,郑州慈善总会会长姚待献一行慰问走访我市多家爱心企业,祝贺企业取得的发展成就,感谢企业对郑州慈善事业的支持与贡献,也为企业送上浓浓的新春祝福。

1月10日下午,郑州慈善总会会长姚待献、副会长王合生、李刚良分别走访了高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祝福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爱心企业送去春节的慰问。

在高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姚待献会长与公司董事长尹辉深入交谈,详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发展计划,对企业的发展成果表示肯定。近年来,高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热心参加慈善活动,始终走在公益前线,积极参与设立“强网杯”基金,助力培养和提高国家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累计捐款近2000万元。会长姚待献表示:“郑州慈善总会将继续为企业做好服务,希望企业在新的一年里,坚定信心,稳步发展,共同努力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高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发展企业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值得肯定与赞扬,祝福企业发展再创辉煌。”随后,姚待献向尹辉赠送《百年旗帜礼赞》,向企业送“福”送春联。

在祝福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会长姚待献详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发展计划,倾听企业遇到的问题、困难及需求。他希望企业在新的一年里,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市场机遇、乘势而上,敢于创新突破,勇担社会责任,不断做大做强,继续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姚待献会长不仅为企业送“福“送春联,还向董事长张志勇赠书,并题字:为人平湖微雨,处世高山大川。学识广博精深,从业夙夜在公。高度赞扬公司董事长张志勇是我市优秀慈善企业家,为全市的企业做出了表率。

从汶川地震救灾到资助贫困大学生,从捐助学校到捐助重病患者,都有祝福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善款和祝福。截至目前,祝福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向郑州慈善总会捐款数额超3000余万元。

“此次姚会长亲自带队来到我这里,让我很感动,感到很温暖。连续几年的疫情,对企业影响很大,2022年尤其困难,但在总会领导的关怀下,现在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长期做善事的福报。”张志勇表示,“希望通过慈善的窗口,把‘祝福’的爱心传递出去,作为企业带头人,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支持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慈善做得越好,事业越蒸蒸日上。”

1月12日,郑州慈善总会会长姚待献来到郑州昌煜实业有限公司、河南育林控股有限公司进行走访慰问。

郑州昌煜实业有限公司自1987年创业以来,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回报社会。在帮扶济困,助老助残、抚孤恤幼、助学助教、支援灾区、慈善公益和精准扶贫、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方面,累计投入慈善资金近6100多万元,为社会承担了一个民营企业应有的责任,为郑州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河南育林控股有限公司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在郑州慈善总会设立育林关爱基金,在救灾、助学、扶贫等爱心活动中累计捐赠600余万元,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积极筹措防疫物资及慰问品,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救助活动。

“郑州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像昌煜、育林公司等这样优秀慈善企业的支持。尤其像贾鸿昌等郑州一大批优秀慈善企业家们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在救灾、防疫、助学、助医、助困、修建公路、学校等方面积极捐赠,为郑州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是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我们党委、政府分忧解难。”会长姚待献表示,郑州慈善总会在深入了解爱心企业支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坚持完善平台,努力牵线搭桥,积极主动为爱心企业提供必要服务。坚持送政策、送温暖、解难题、帮应急,宣传先进事迹,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分忧解愁。郑州慈善总会将长期奉献爱心贡献突出的慈善企业,呈报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交社会信用部门备案,提高爱心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信誉度。

“公司的发展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党委、政府的关怀,得益于社会的支持和帮助。”郑州昌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贾鸿昌表示,回报社会,为政府分忧,是自己的人生情怀和企业应担的一份社会责任,在公益慈善事业中,将一直延续下去,为郑州慈善事业发展做出应尽的贡献。

河南育林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陈飞表示,公益慈善是育林的一大特色,已融进了育林公司的文化核心,育林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委、政府及社会的支持,“反哺社会也是育林人永不改变的初心,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座谈会后,会长姚待献为昌煜、育林公司赠送书法作品“福”字以及撰写的春联,祝贺企业取得的发展成就,感谢对郑州慈善事业的支持与贡献。

会长姚待献还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慰问了河南康利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豫发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金马工贸有限公司、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郑州医美健康产业集团,把祝福送到每一个爱心企业家心中,感恩他们的大爱善举,鼓励他们再创辉煌。

除了主要领导带队慰问企业,郑州慈善总会还以部门为单位对多个爱心企业进行走访,用实际行动感谢爱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其中,募捐一部走访慰问了郑州京科强直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部、宣传策划部、社会工作部分别走访慰问了河南五建集团、郑州市甜丁医院、郑州尚美中学、爱心人士王光耀先生等多家单位,为他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无论是在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防汛救灾还是战疫救援、扶危助困还是捐资助学,郑州慈善总会不断凝聚爱心人士和企业强大力量,搭建爱的桥梁,凝聚慈善力量,传递温暖与希望。而众多郑州爱心企业也纷纷承担起社会责任,聚沙成塔,促进郑州慈善事业稳步发展。

郑州,一座有着3000多年灿烂文化的历史名城,慈善文明源远流长。不经意间2022已悄然翻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郑州,这座有温度的城市,正通过慈善事业,汇聚起社会各界的爱心善行,以燎原之势激发全社会的慈善活力和正能量。

Add a comment

“金兔报喜文化恵教" 荥阳市佳贝好幼儿园开展挥豪泼墨迎新春共期美好末来活动

    (史家治崔向辉报道)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点点迎新春。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新春将至,元月12日,佳贝好幼儿园特邀开封大学特聘教授、荥阳市职工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崔向前、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袁太来为教职员工挥豪泼墨,义写春联,迎春送福。

    书法家现场写的春联既有挥别虎年,喜迎兔年的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景又有喜迎兔年的平安吉祥、和谐发展的励志壮歌。现场的教职员工一起协助传递纸墨,晾晒春联,充满了祥和和喜庆的氛围。当一张张圆润饱满的福字,一幅幅喜庆吉祥的春联送到教职员工手中时,大家都情不自禁,喜笑颜开,心花怒放,倍加温暖如春。


    此次活动,不仅让教职员工深深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魅力,同时也品味到了千年华夏文化习俗,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在传播优秀书法文化的同时,使大家更加热爱们伟大的祖国强大和当前的幸福生活。

    为关心企业爱护企业,当天荥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黄晓峰也亲临活动现场,并与园负责人郑庆山亲切交谈,对这几年疫情期间为泰成悦府小区业主搞好奉献和服务以及爱心捐助所做出的特殊贡献给予充分肯定,还对幼儿园舍小家,为大家的默默坚守付出表示感谢。黄部长鼓励把佳贝好幼儿园打造成一家品牌化、连锁化幼儿园,成为荥阳乃至郑州地区打造区域性学前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坚持走收费普惠性、办园品质高端的优质园,更好地普惠周边家长,助推当地社会、经济、教育发展!在三年新冠疫情和2021.7.20重大水灾的冲击下,鼓励幼儿园克难攻艰,满怀信心,保持积极昂扬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自己的岗位上发热发光,责任担当,努力推动幼儿教育提升拨高,助力末来发展越来越好!

Add a comment

河南项城人杰地灵明星辈出 八旬老艺术家张柱堂摘取世界十大艺术大师桂冠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杨富强/杜艺璇)报道:刚从世界科教文领奖归来的张柱堂先生抱着《世界十大艺术大师》和《全球十大艺术家影响力人物》的牌匾和证书,兴致勃勃的对记者说:我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是各级党和政府培养教育的结果,是老师和方家同仁关心和帮助的结晶,这是项城120万人民的光荣,也是河南一亿多人民的光荣!

大名鼎鼎的张柱堂先生,是一代艺苑宗师张伯驹的侄孙。他一生遵循“积德行善,爱国济贫”的张氏家训,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工作,多年来,他报着感恩的理念,在新疆最贫困地区先后建立了8个扶贫助学和尊老爱幼基金会,累计捐献资金和书画共计8000多万元人民币,使3000多名贫困生和失学儿童从返校园。因此被评为“感动新疆十大人物”和“最美新疆人”,深受新疆各族人民的关心和厚爱。1985年他遵循父亲的临终嘱咐,带领全家5口人来到郑州注册了《河南省张伯驹文化传播中心》,成立了以河南省高级检察院检察长李学斌为理事长,并聘请王月堂、刘本在、张柱堂(兼秘书长)、尹宏隽、韩世景、高德领、王文杰为理事会领导成员。2008.12.6日和2018.10.27日,本理事分别在新疆乌鲁木齐和河南周口举办了《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0周年》和《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使10多万观众受益,受到省委领导的关注和表彰。2018年12月《河南省张伯驹文化艺术传播中心》被国家科技研究院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张柱堂先生被评为“全国改革创新领军人物”。

据悉,张柱堂先生被评为《世界十大艺术大师》奖和《世界十大艺术影响力人物》后,当天夜里润格就飙升惊人!目前,他的书法作品已成为国内外收藏家和企业家的热门抢手货!

Add a comment

史宝银书法的天趣之美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马新生/杜艺璇)报道:我与史宝银相识,源于五年前共同赴南阳淅川县采访的一次经历。记得那是个金秋,采访之余,我们聊到了书法,甚是投机。此后因为共同的爱好,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因为某些原因,我中途放弃了书法临帖这个枯燥活儿,宝银却始终坚守着这份追求,工作之余临池不辍,不显山也不露水。以致有一天到他工作室,忽然看到他铺在长长画案上的书法,有魏碑,有金文,还有章草,观其作品的笔意、章法和气韵,一股书卷气跃然纸上,不由大为惊奇,感叹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看过他的书法的人,会觉得他的书法充满了灵动不拘的创造性和恬淡简远的品质。我想这除了他长期以来对艺术的孜孜追求之外,主要还得益于他清简相尚,空旷为怀的精神气质和游心于艺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一个书法家身上难能可贵的东西,也正是这种自由的、潇散的气质,造就了他的艺术格调。    

史宝银不以书法家自称,他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深厚的生活积淀和历史文化基础、多年新闻工作的磨练,使他修养出稳健扎实的作风和深邃含蓄的性格特质,这既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中,也表现在他的书法创作实践中。他把书法作为抒写自己胸襟的一种方式,是学养、天分和对书法传神写意的领悟成就了他的书法。

宝银书法以魏碑、金文、章草见长。他的书法探索性极强,绝少媚俗和匠气,无论是金文还是魏碑,亦或是章草,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质感硬朗,线条清晰,笔法古朴,肌理表现丰富,静气中秀骨挺立,峻峭中蕴涵华兹。

在史宝银的各类书体中,我尤喜他的金文书法。表现在线质、线性和韵味上,是那种率意自然,厚重朴茂,形散神聚的书风。

史宝银习金文,初以《散氏盘》为范,用功最深。作为西周金文的代表作,《散氏盘》以长篇铭文和精湛的艺术立于世间,成为大篆的标志性作品。《散氏盘》的质朴、生拙、厚重,又不乏灵动的书体,似与他有缘,常常带给他无穷的想象和乐趣。初遇《散氏盘》,对他可说是一见钟情,从此如影随形,只要闲下来,总要拿起来临一临,如老友会上一面,如此手追心摩,几经寒暑,终成自己面目。他的金文书法不同于一般的篆书那样笔画写得横平竖直,而是顺势而下,多有变化;结体自由,或俯或仰,或欹或正,彼此呼应,《散氏盘》圆转浑厚,结体丰茂的铭文风格,在其金文书法中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写出来的作品笔墨生动,苍浑有致,以致得到原中国书协主席张海老师的褒奖。

在谈到如何迷上这一金文代表作时,史宝银说,西周晚期,金文上尚没有署名的规矩,但帝王之家御制的器皿铭文,一定是顶尖高手所书。《散氏盘》铭文气势朴茂豪迈,在金文中显得十分地“打眼”,再者,它气韵古拙生趣,率意苍浑,无一字不生动,个个恣态不同,可谓众妙毕备,无奇不有,犹如神助。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指出的“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并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我觉得是肯定了此器的独创面目。这一句话也启迪了我,在我写其他书体时,有意无意间汲取着《散氏盘》神奇深妙的笔法笔意,多年来受益匪浅。亦因此,史宝银金文作品“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入展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举办的“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中央和国家机关书画摄影展,金文作品入选河南省人大系统“奋进新征程翰墨颂党恩”书画摄影展、“河南省直书协喜庆党的二十大书法作品线上展览”等。

观宝银近期的金文作品,他明显地开始酝酿变化,作品中的瘦笔渐多,圆起尖收的用笔特点和结体上的纵势渐多,风格上欹侧与平正糅合,不驰不急,在凝重静穆的风格中又增添了几分流畅感。探询究竟,方知他已临习《毛公鼎》有一阵子了。

《毛公鼎》和《散氏盘》同为西周金文的代表作,犹如双峰并峙,两水分流,互为辉映,各成其美。史宝银说,《毛公鼎》作为金文中的庙堂之作,是一座无尽的书法艺术宝藏,它丰富的美感和高古深奥的内涵有待我们进一步体味感悟、开采挖掘。宝银这种自觉行为显示了一个书写者的理想与成熟。

在我的认知中,史宝银的章草极富天趣。章草是从隶书演化而来的,有些字的写法,和行书、今草、楷书不同,需要专门记忆。将魏碑和篆籀笔意化入章草,是他书法生涯中比较成功的探索,“以篆入草”“以碑入草”的笔法,所作章草,筋脉分明,笔力沉雄,线条极具弹性和张力,且富于变化。用笔以中锋为主,适当辅以侧锋。中锋使笔画沉着干净,侧锋的使用又使其不失章草特征,同时增加了点画的丰富程度,碑与帖互用,强调了线条的朴茂雄厚,结字的天趣横溢,章法的错落变化,看似无法兼容的书体完美结合,更显古朴,进而克服了章草书体软绵、缠绕的弊病,既有浓厚的古典气息,又带有现代简洁之美,最终蜕变出具有自己面貌的章草书体。

宝银近来的章草体现出流畅的书写性,且注意到字与字之间的大小对比变化,以及笔画之间的粗细对比变化。这种日常书写状态,史宝银说是因为从最初临习皇象《急就章》中脱出来,较多地吸收了索靖《出师颂》《月仪帖》的元素。《月仪帖》每个月内容开始的字迹,笔画都写得非常粗重。这种做法,在章草当中很常见。这种书写效果的原因很简单:书写者开始书写时,毛笔笔锋蘸墨量比较多,所以下笔后笔画就很粗重。写到后面时,笔锋蘸墨量少了,笔画自然就变细了。宝银说,皇象《急就章》刻本的字形,基本上一样大小,显得比较刻板,而《月仪帖》的变化就丰富很多,比《急就章》更能体现出章草的日常书写状态。

宝银的书法还处于上升阶段,是一位潜力股书法家,其书法彰显的个性和书卷气,怀着那一颗潇散简远的心境,游心于艺,空旷为怀,其风姿神采在书法艺术中得到极好地映射,正所谓以书尽性,达其性情,优游自由,在当今书坛灿烂星汉中,闪烁着独异于人的灵性和光彩。(田遂霖)

Add a comment

收藏狂人刘一田:花亿元购万件藏品免费展出,只愿更多人关注保护文物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杨富强/杜艺璇)报道:在熙来攘往的郑东新区CBD天下收藏文化街里,位于该文化街北区三楼的3001号,远远望去,门前的“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几个大字十分醒目,与周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环境相比,“古陶瓷博物馆”的字样让这里徒增了几分神秘色彩。

图片1
建设中的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新馆

在刘一田先生的带领下,有幸参观这座享誉河南省内外的非国有博物馆,走进馆中,各式各样的古陶瓷映入眼帘:有举着兵器、栩栩如生的南北朝陶俑;有年代久远、但纹路细腻的清代光绪年间的线描缸;有保存完整、光泽鲜明的青花瓷盘;还有四人抬轿、精雕细琢的清代早期彩陶俑……

图片2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据介绍,这座近15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中藏有3000余件中国各时代陶瓷器藏品,各个窑口瓷器标本1000余件,藏品上至马家店文化时代,下迄明清时期,其中既有宫廷传世佳品,又有民间收藏珍品,涵盖中国多个历史时期。然而,作为圈内公认的“收藏狂人”,这展出的3000余件藏品对刘一田来说只是冰山一角,到目前为止,刘一田已个人出资上亿元购买藏品10000余件,他还在郑州市经开区的郑州文博城另开设了一家文物鉴赏交流中心,为文物爱好者提供交流鉴赏的平台。

图片3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在被问及如此痴迷于文物收藏的原因时,刘一田告诉正观新闻记者:“这既是执着的热爱,也是自发的传承。作为个人,我能表达的最深沉的热爱,就是尽最大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文物。”
        自幼耳濡目染爱上文物,辗转于收藏江湖多年
        刘一田对文物的热爱并非是一时兴起,据刘一田回忆,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有很多字画和瓷器。在父辈的熏陶和影响之下,刘一田自幼便耳闻了许多文物背后的故事,在他看来,文物不是冷冰冰的物件,在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或令人动容、或令人揪心、或令人欣慰,或承载几代人的爱恨情愁、或记录着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

图片4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工作以后,由于我从事的是文化方面的工作,接触了很多的文化名人、瓷器大师以及收藏家,我便如饥似渴地向他们学习、与他们交流探讨收藏知识,同时在实战中磨炼自己的眼力。”今年已经是刘一田与文物打交道的第40年,40年来,他曾从事过编审、教授、记者、评论员等职业,见识了无数人间百态,但唯独对文物收藏痴心不改,“每次去外地出差交流,我都会去当地古玩城以及文物商店淘宝,有时候听朋友说外地有件不错的瓷器,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也会千里迢迢赶过去一睹真容。”

图片5

“当然,收藏圈也是个江湖,常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也算是收藏路上的趣事。”说起收藏生涯中的难忘经历,刘一田饶有兴致地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趣事。
        十几年前,刘一田曾去北京参加交流活动,闲暇时间,他在一家古玩店里一眼看中了一个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折枝莲纹罐,时隔多年的今天谈到那个罐子,他仍记忆犹新:“那个罐子通体斗彩装饰,腹部四面菱花形开光内绘折枝莲花,以花叶和折枝莲相隔,肩与近底处分别绘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造型皆小巧。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的品级不相上下。”

图片6
刘一田常务副会长同河南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及其他副会长交流

多年的收藏经验告诉刘一田,即使碰到非常喜欢的藏品,也要喜怒不形于色,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与卖家还价,然而,卖家执意一分不降,刘一田便假装放弃。刚踏出店门,刘一田便被叫了回去,几经较量后双方商定了价格。由于金额较大,刘一田便与店家商定第二天去银行取现金后再回来将罐子买走。
        第二天,刘一田并未取现金,而是先回到那家古玩店确认那件瓷器的真伪,但眼前的一幕让刘一田警惕了起来:店中有另一名顾客也在与店主商量要购买那件斗彩折枝莲纹罐。察觉到不对劲的刘一田并未作声,而是一直在旁边听着,最终确定这个所谓的买家,是店主请的的“托儿”。仔细再端详那件斗彩折枝莲纹罐后,刘一田发现店主把真品换成了仿品,他当即恍然大悟,原来是店主雇了‘托儿’故意抬价,还想营造出有人“抢货”的假象,把仿品卖给他。经过再三思量,刘一田并未揭穿卖家的行为,只是称钱没有周转开,便放弃了。
        “在那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心里总惦记着这个斗彩折枝莲纹罐,感觉与心爱之物失之交臂,有种坐卧不宁、失魂落魄的感觉。”刘一田怅然若失地说,“但这也让我吸取了经验,在之后的文物鉴别中更加小心谨慎。”
       免费开放参观,只为让更多人“知史明智”
        据了解,刘一田教授将个人撰写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为人处事宝典》一书所得收入及其他积蓄全部用来购买了这里上万件藏品并建成这家民办博物馆,博物馆建成后,刘一田先生决定免费向公众开放,尤其是欢迎学生集体前来参观、了解古陶瓷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

图片7
刘一田先生向参观博物馆的朋友介绍博物馆情况及古陶瓷知识

“事实上,开办这样一家非国有(民办)博物馆并免费开放是十分艰难的,在人才配置、财政支持、日常维护上,民办博物馆比国有博物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一路走来,刘一田真切感受到开办和运营民办博物馆的压力,但他仍因热爱而坚持着,“事实上,即使这间博物馆收门票,也是无法维持生存的,我索性免费开放,供大家免费学习。”
      据介绍,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多次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了古陶瓷研讨活动、接待省市相关单位领导的指导考察,与部分兄弟省市非国有博物馆进行了经验交流活动,每年接待中小学生参观数万人次。

图片8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学生参观博物馆

“文物艺术品是祖先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殷实财富。它们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实物佐证,也是我们如今知史明智、与伟大智慧的祖先们对话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我认为只要参观者能有所收获,免费开放就是值得的。”每当看到参观者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和求知欲被藏品激发,刘一田都由衷地感到满足和开心。
       “因为热爱,所以更要保护和传承它们”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这句话让我产生很深的感触,作为生长在中原大地上的中华儿女的一员,又如此热爱收藏,我无论如何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文物免遭流失,让它们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为热爱,所以更要保护和传承它们。”刘一田很明确自己成立古陶瓷博物馆和文物鉴赏交流中心的初衷——让民间收藏被更多人所关注,通过法律允许的商业手段让民间文物得到交流、保护和传承。

图片9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为此,刘一田还经常撰写行业文章,一边普及民间文物背后的故事、优秀价值观,一边通过发表文章呼吁广大收藏爱好者提高专业鉴赏能力和自我道德约束力。
如在《真正的收藏家,不仅要有“钱袋”,更要有高人一等的“脑袋”》中,他劝告广大收藏爱好者,不应过分迷信个别“专家”和“圈内人”,要自己主动学习交流相关知识,形成体系化的知识,才能养成一双慧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收藏家不易,真藏品难得,收藏人必要有自己的收藏原则》中,刘一田批判了只为牟利的古玩经营行为,提倡收藏者多阅读古书和历史典故、多请教学者和博物馆研究人员相关知识:“许多古玩经营者,只知道从中获取贪小利而已,殊不知收藏的境界是人文陶冶的升华,以及对人类历史文明的见证。”

图片10
刘一田常务副会长向洛阳博物馆原馆长周加申介绍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文物鉴赏交流中心藏品

在成立后的4年里,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已免费接待参观者12万余人次,其中有6万余人是学生。对此,馆长刘一田感到十分欣慰:“在文物艺术品面前,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渺小且短暂。能让更多年轻人因此对历史典故、文物保护产生兴趣,形成保护和传承民间文物的意识,我想也算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未来也欢迎更多的人前来参观!”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