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艺术收藏鉴定中心

主管:中国艺术书画家协会有限公司

收藏狂人刘一田:花亿元购万件藏品免费展出,只愿更多人关注保护文物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杨富强/杜艺璇)报道:在熙来攘往的郑东新区CBD天下收藏文化街里,位于该文化街北区三楼的3001号,远远望去,门前的“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几个大字十分醒目,与周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环境相比,“古陶瓷博物馆”的字样让这里徒增了几分神秘色彩。

图片1
建设中的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新馆

在刘一田先生的带领下,有幸参观这座享誉河南省内外的非国有博物馆,走进馆中,各式各样的古陶瓷映入眼帘:有举着兵器、栩栩如生的南北朝陶俑;有年代久远、但纹路细腻的清代光绪年间的线描缸;有保存完整、光泽鲜明的青花瓷盘;还有四人抬轿、精雕细琢的清代早期彩陶俑……

图片2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据介绍,这座近15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中藏有3000余件中国各时代陶瓷器藏品,各个窑口瓷器标本1000余件,藏品上至马家店文化时代,下迄明清时期,其中既有宫廷传世佳品,又有民间收藏珍品,涵盖中国多个历史时期。然而,作为圈内公认的“收藏狂人”,这展出的3000余件藏品对刘一田来说只是冰山一角,到目前为止,刘一田已个人出资上亿元购买藏品10000余件,他还在郑州市经开区的郑州文博城另开设了一家文物鉴赏交流中心,为文物爱好者提供交流鉴赏的平台。

图片3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在被问及如此痴迷于文物收藏的原因时,刘一田告诉正观新闻记者:“这既是执着的热爱,也是自发的传承。作为个人,我能表达的最深沉的热爱,就是尽最大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文物。”
        自幼耳濡目染爱上文物,辗转于收藏江湖多年
        刘一田对文物的热爱并非是一时兴起,据刘一田回忆,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有很多字画和瓷器。在父辈的熏陶和影响之下,刘一田自幼便耳闻了许多文物背后的故事,在他看来,文物不是冷冰冰的物件,在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或令人动容、或令人揪心、或令人欣慰,或承载几代人的爱恨情愁、或记录着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

图片4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工作以后,由于我从事的是文化方面的工作,接触了很多的文化名人、瓷器大师以及收藏家,我便如饥似渴地向他们学习、与他们交流探讨收藏知识,同时在实战中磨炼自己的眼力。”今年已经是刘一田与文物打交道的第40年,40年来,他曾从事过编审、教授、记者、评论员等职业,见识了无数人间百态,但唯独对文物收藏痴心不改,“每次去外地出差交流,我都会去当地古玩城以及文物商店淘宝,有时候听朋友说外地有件不错的瓷器,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也会千里迢迢赶过去一睹真容。”

图片5

“当然,收藏圈也是个江湖,常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也算是收藏路上的趣事。”说起收藏生涯中的难忘经历,刘一田饶有兴致地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趣事。
        十几年前,刘一田曾去北京参加交流活动,闲暇时间,他在一家古玩店里一眼看中了一个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折枝莲纹罐,时隔多年的今天谈到那个罐子,他仍记忆犹新:“那个罐子通体斗彩装饰,腹部四面菱花形开光内绘折枝莲花,以花叶和折枝莲相隔,肩与近底处分别绘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造型皆小巧。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的品级不相上下。”

图片6
刘一田常务副会长同河南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及其他副会长交流

多年的收藏经验告诉刘一田,即使碰到非常喜欢的藏品,也要喜怒不形于色,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与卖家还价,然而,卖家执意一分不降,刘一田便假装放弃。刚踏出店门,刘一田便被叫了回去,几经较量后双方商定了价格。由于金额较大,刘一田便与店家商定第二天去银行取现金后再回来将罐子买走。
        第二天,刘一田并未取现金,而是先回到那家古玩店确认那件瓷器的真伪,但眼前的一幕让刘一田警惕了起来:店中有另一名顾客也在与店主商量要购买那件斗彩折枝莲纹罐。察觉到不对劲的刘一田并未作声,而是一直在旁边听着,最终确定这个所谓的买家,是店主请的的“托儿”。仔细再端详那件斗彩折枝莲纹罐后,刘一田发现店主把真品换成了仿品,他当即恍然大悟,原来是店主雇了‘托儿’故意抬价,还想营造出有人“抢货”的假象,把仿品卖给他。经过再三思量,刘一田并未揭穿卖家的行为,只是称钱没有周转开,便放弃了。
        “在那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心里总惦记着这个斗彩折枝莲纹罐,感觉与心爱之物失之交臂,有种坐卧不宁、失魂落魄的感觉。”刘一田怅然若失地说,“但这也让我吸取了经验,在之后的文物鉴别中更加小心谨慎。”
       免费开放参观,只为让更多人“知史明智”
        据了解,刘一田教授将个人撰写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为人处事宝典》一书所得收入及其他积蓄全部用来购买了这里上万件藏品并建成这家民办博物馆,博物馆建成后,刘一田先生决定免费向公众开放,尤其是欢迎学生集体前来参观、了解古陶瓷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

图片7
刘一田先生向参观博物馆的朋友介绍博物馆情况及古陶瓷知识

“事实上,开办这样一家非国有(民办)博物馆并免费开放是十分艰难的,在人才配置、财政支持、日常维护上,民办博物馆比国有博物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一路走来,刘一田真切感受到开办和运营民办博物馆的压力,但他仍因热爱而坚持着,“事实上,即使这间博物馆收门票,也是无法维持生存的,我索性免费开放,供大家免费学习。”
      据介绍,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多次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了古陶瓷研讨活动、接待省市相关单位领导的指导考察,与部分兄弟省市非国有博物馆进行了经验交流活动,每年接待中小学生参观数万人次。

图片8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学生参观博物馆

“文物艺术品是祖先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殷实财富。它们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实物佐证,也是我们如今知史明智、与伟大智慧的祖先们对话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我认为只要参观者能有所收获,免费开放就是值得的。”每当看到参观者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和求知欲被藏品激发,刘一田都由衷地感到满足和开心。
       “因为热爱,所以更要保护和传承它们”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这句话让我产生很深的感触,作为生长在中原大地上的中华儿女的一员,又如此热爱收藏,我无论如何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文物免遭流失,让它们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为热爱,所以更要保护和传承它们。”刘一田很明确自己成立古陶瓷博物馆和文物鉴赏交流中心的初衷——让民间收藏被更多人所关注,通过法律允许的商业手段让民间文物得到交流、保护和传承。

图片9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为此,刘一田还经常撰写行业文章,一边普及民间文物背后的故事、优秀价值观,一边通过发表文章呼吁广大收藏爱好者提高专业鉴赏能力和自我道德约束力。
如在《真正的收藏家,不仅要有“钱袋”,更要有高人一等的“脑袋”》中,他劝告广大收藏爱好者,不应过分迷信个别“专家”和“圈内人”,要自己主动学习交流相关知识,形成体系化的知识,才能养成一双慧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收藏家不易,真藏品难得,收藏人必要有自己的收藏原则》中,刘一田批判了只为牟利的古玩经营行为,提倡收藏者多阅读古书和历史典故、多请教学者和博物馆研究人员相关知识:“许多古玩经营者,只知道从中获取贪小利而已,殊不知收藏的境界是人文陶冶的升华,以及对人类历史文明的见证。”

图片10
刘一田常务副会长向洛阳博物馆原馆长周加申介绍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文物鉴赏交流中心藏品

在成立后的4年里,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已免费接待参观者12万余人次,其中有6万余人是学生。对此,馆长刘一田感到十分欣慰:“在文物艺术品面前,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渺小且短暂。能让更多年轻人因此对历史典故、文物保护产生兴趣,形成保护和传承民间文物的意识,我想也算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未来也欢迎更多的人前来参观!”

Add a comment

收藏家:数十年实战收藏经验总结,如何鉴别真假唐三彩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杜艺璇)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物艺术品,在盛世时期,也是文物艺术品高光发展的时刻,不仅价值连城,还是制造技艺高度发展的时候;有人说,这些文物艺术品在乱世时候不仅一文不值,甚至还被毁坏殆尽,“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说的就是这一事实。

唐三彩,在中国陶瓷史曾经大放异彩,是中国几千陶瓷艺术的魅力瑰宝。自上世纪初唐三彩被发现以来,便受到中国以及世界艺术界的关注,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唐三彩的研究更是火热,不少专家纷纷把研究成果公诸于众。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随着唐三彩身价的倍增,其仿品便随之出现,辨别真假唐三彩的文章也一篇篇见诸报端,这些文章繁荣了文化园地的同时,其研究成果也被仿造者所利用,并仿造出了一批批真假难辨的三彩器。经过作旧之后便在城乡不断露面,道行不深的收藏者屡屡上当中招。

如今,大家都知道,唐三彩烧成温度最高约1100度左右,其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制作原料随处可见,胎釉配方早已公开,仿造高手人才辈出,有的还是唐三彩研究的专家。不可否认,真品三彩的基本特征,高仿三彩都具备了。可以说,相同点已经达到了99%以上,余下还不到1%的较为特殊的特征,是无法仿造的,因为这特殊之处惟有千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人力暂无力为之。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高仿三彩,胎釉造型、色彩风格等这几个方面与真品基本上没差别,甚至连胎釉的各种化学元素和物理特征的百分比都基本一致,什么“光龄”、“釉的老化程度”等等,仿造高手也都能照样信手拈来。所以,在高仿三彩器面前,再谈什么基本的胎釉特征、造型风格、“光龄釉龄”已毫无意义。

本文,我重点阐述一些高仿者还无法仿出或无法仿得一模一样的几个特殊点,分享与各位藏友、唐三彩爱好者。

首先是苍老的千年陈旧感。真品出土前或置于潮湿的墓室,或埋于泥土中,受千年地气、水分、泥土的侵蚀,有的出土后长期置于室内,受空气和冷暖变化的影响,其胎表已毫无新意,陈旧自然。真品的旧感极其自然,富有层次并深入肌里,用硬物轻划,可见旧感渗入胎里,如有可能可在不显眼处轻轻敲击一两处胎表就可发现旧感是由胎表向里渗透的。高仿三彩的胎,经作旧处理虽有陈旧感,但绝无真品胎经岁月侵蚀而显露出来累累沧桑的自然感,旧仅在胎表不入肌里,新的感觉依稀可辨,不会出现旧感渗入胎里的现象。轻击胎表就见“旧”仅是胎表的一层,是胎的“衣服”,不像真品旧感与胎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其次是遇空气即变颜色的胎土新断面。真品三彩由于时间久远,部分胎土新断面遇空气后,胎土颜色会由白渐变到黑,这一过程一般约100天左右,有一部分真品三彩洗净后的胎表也会出现这一现象。高仿三彩胎的新断面或胎表就是三五年,其白色的胎土也不会有什么明显变化。把真品露胎部分放进水中,取出后会出现中度粉红状,仿品的露胎处放进水中则呈现土白色。不过,这种中度粉红状是和仿品胎那种死灰白相比较而言,微微呈现的粉红色,而且似乎单就河南胎而言更为合适,陕西古胎和现胎有一种胎色微呈粉红,入水则更明显。如洛阳等地复制的仿品胎色是略呈粉红色的,放入水中呈现较醒目的粉红色。

还有就是部分真品三彩露胎处会生出极细小的如针尖大的暗红、浅褐、黑等色的土锈。或密或疏,或多或少地出现于露胎处的表面,有的出现在口沿,有的出现在踏板上,有的出现在器物内。土锈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生成的,千百年时光的孕育使得胎体内的某些元素分子由胎内溢于胎表,成为胎表的一个组成部分。高仿三彩的胎表绝不会出现土绣,仿造的土锈极不自然,仿品出窑之后再往露胎处“种”上的土锈和自然生长出来的真土锈颜色差别很大,生长出来的和强加上去的,一个自然,一个僵硬不自然。

土锈看似简单,却极难仿造,故大多数高仿三彩为了尽量减少人为的破绽,干脆就不做土锈。说到土锈,不少人把土锈理解成胎土表面用水可冲洗掉的脏土层。其实所谓锈,是物质化学变化的产物,如铁锈、铜锈等,它和原物不可分割,真品三彩的土锈不但洗不掉而且越洗越清楚。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至于釉光的区别,唐三彩的釉本质上是一种亮釉,刚烧成时光亮刺目,光泽灿烂,百年之后光泽渐退,温润晶莹,釉光逐渐变得柔和自然,精光内蕴,宝光四溢。唐三彩的釉光根据所见墓室出土的器物看,其釉光总是柔和温润的,除了釉面腐蚀严重,否则三彩真品不会失去柔润的光泽。

大多数唐三彩釉面由于时代久远都会出现蛤蜊光,它是千年风月留在唐三彩器表的影子,任何仿造者都无法让自己的仿品穿越千年时光。蛤蜊光不管在什么颜色的釉面上都呈现出五颜六色,也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光线下其颜色也都如此。真品三彩器物通体的宝光,恍惚不定,如梦幻漂浮在绚丽多彩的釉面上,所有的高仿者对这梦幻之光都会感到无奈。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高仿三彩釉面的光泽虽也柔和温润,但柔和之中露出灿烂,温润之中隐含贼光,其通体一致的釉光毫无内涵,绝不会出现蛤蜊光。唐三彩的釉虽属低温釉,但仍经800度左右的温度烧成,釉面仍有相当硬度,没有百年以上的时间,釉质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蛤蜊光是釉质老化后釉面分子发生质变,经光折射之后产生的特异之光。高仿三彩釉表在光的照射下,虽偶尔也可以见到淡红、浅绿等色,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仿品中的颜色是固定在釉里的,而真正的蛤蜊光是漂浮于釉表的,并且是五颜色六色的,而仿品的颜色通常是一两种。

真品的蛤蜊光用一般的照相机可拍摄到,而仿品的光则拍摄不到。所以,有无蛤蜊光是鉴别真假唐三彩的一个过硬的标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唐三彩都有蛤蜊光,所以不排除没有蛤蜊光的三彩器也属真品。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再说一下釉面的区别。泥土的腐蚀痕迹。时至今日,未见唐三彩传世品的报道,几乎都是出土物,其釉面一般均见泥土腐蚀的痕迹,不同的只是腐蚀的程度和方式。

一般情况下,是见土咬的细孔随意自然地出现于釉表,或通体或局部出现,细孔大小、深浅不一,有的密密麻麻,有的寥若晨星。腐蚀的程度不一,有的要仔细观察才可发现。在放大镜下观察部分土咬细孔,其边缘的釉面有轻微的腐蚀过渡。经药水处理土埋之后釉表会出现酸咬的小孔,但很有规律,僵硬不自然,腐蚀程度较一致,没有腐蚀的过渡现象。

实际上,高仿者在釉表的处理上很矛盾,如果用药水处理,釉表的光泽又不自然,很容易被识破;不用药水处理釉面又太光洁新颖,加入其他元素降低釉光的亮度,一经检测马脚又露。在观察腐蚀细孔时要注意把它与釉面在窑中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棕眼区别开来,棕眼仅出现在釉表,深度约为釉厚的三分之一,腐蚀细孔则深入釉里,有的腐蚀至胎表。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过渡自然的腐蚀斑块。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面还有一种特殊的腐蚀形式也是高仿唐三彩无法仿造的。那就是光润的釉表极薄的一层釉水被腐蚀了,留下粗糙的釉面,形成大小不一的腐蚀斑块。它们出现在釉面上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唐三彩出土后腐蚀不再发展,过程停在了釉面上,给了我们辨别的依据。

先说由浅到深:腐蚀出现时,开始是釉面上出现隐约可见的微孔。微孔刚出现时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几十个、上百上千个,刚出现时太渺小还不足以改变其釉面的光泽和颜色,乍看上去釉面正常,不用放大镜观察也可看清;随着微孔的增多增大,其釉面的颜色慢慢变成浅褐色;随着腐蚀的日趋严重,腐蚀面积逐渐增大,就出现了粗糙的斑块,用手摸之有刺手感,用指甲轻轻一划可划出痕迹。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再说由深到浅:腐蚀较严重的釉面向未腐蚀的釉面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由深至浅的渐进侵蚀过程。首先是最严重之处釉表釉光全无,只见粗糙的面目全非的釉,用手指可抹出痕迹,再接着是稍微严重的地方釉表极薄的一层尚存,但却有极细的孔隙且釉光暗淡,有的釉光几乎不存在了,用指甲可掐进去,再过渡下去,受轻微腐蚀的釉表乍看上去釉面尚好,釉光也还自然,但仔细观察釉面就隐约可见腐蚀细孔,用小刀轻划可划出痕迹。这种由浅至深又从深至浅的交替腐蚀过程,在釉表的表现是以毫米为单位的,但在时间上要形成这一过程却是要以百年为单位的。整个器物易仿,细微之处难仿。所以,吃透了真品唐三彩的釉面,再回过头来看仿品的釉面,其浅薄之处也就一清二楚了。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返铅现象:百年时间浓缩而成的精灵。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面的返铅现象,即人们常说的“银斑”,是唐三彩后天生成的典型物质。返铅现象的出现除了需要一定的环境,还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是时间留在唐三彩器物上的特殊的印记。

返铅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整件唐三彩器物的釉面通体有一层薄薄的银光,如秋月之色浮于物面,如薄霜依稀可见;其二,一件器物釉面的局部有银白色的返铅现象,而大部分釉面则没有。值得一提的是返铅现象出现于任何颜色的釉面,蓝色的釉面的返铅现象往往更为突出,颜色更加自然。再者以细小的银白色斑点出现在釉面上。其三,“银斑”是真品唐三彩器返铅现象的重要表现方式,其表现形式仍为不同时间先后出现的动态过程。首先是酝酿阶段,表现形式为釉面出现隐约可见的浅黑色斑点,有的略呈爆裂状,再发展是在浅黑色的斑点中间出现针尖大的白点,再往下发展便是白点逐渐长大成为白色的斑点。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发展,釉面上的银白色斑点也就越来越多,大小不一呈色自然。“银斑”从酝酿到发展成为银片,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唐三彩器出土后,离开了出现“银斑”的环境,动态的生长过程便凝固在唐三彩器物上,给我们观察它提供了一个动态的过程,几百年的光阴便凝固在我们眼前。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仿品因为生产时间不长,器物表面没有经过酸、碱、盐等地下化学物质的千年腐蚀,釉面新而明亮,上手摸釉面光滑而顺手,没有真品的“涩滞”感。经过打磨作旧的仿品,虽然看表面没有那种光滑明亮的感觉,但这种仿制品往往在器物表面留下了磨擦的痕迹。如果侧光仔细观察,在釉面就能看到经过打磨而产生一道一道的摩擦痕,用手抚摸器物,有刺手的感觉。真品三彩柱型器都是使用模制法成型,双模左右拼合而成,局部修胎。器物底部或主体下部中间留有一孔洞,透过孔洞可以清楚地看到留有合模时的痕迹,并可以看到器壁上留有一些不规则的手工痕迹。仿制品则用现代高精度的打磨器处理,反倒双模拼合处画蛇添足。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釉里的区别:高仿唐三彩的釉里开片虽也浅淡细密,状若鱼子,甚至少量高仿品的开片亦似乎有一种微微上翘的感觉,但比起真品唐三彩,仿品唐三彩的开片密密麻麻,极为细小,细碎爆裂,而且不同的釉色开片也有差异:黄色釉开片最为细小;深黄色釉开片最为细密,更像民间所说的“芝麻釉”、“翘皮纹”;褐色釉类似烧焦状的釉面开片则多呈爆裂状,与胎体分离似乎更明显;绿色釉开片则没有黄色釉开片细;白色釉开片与红色釉开片大致相同;蓝色釉和墨绿釉则多数开冰裂纹,走纹虽也细密,但纹片很少有上翘现象;真品唐三彩器的开片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就是同一器物釉面的开片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地方开片均匀极细碎,而釉薄之处开片细而不碎纹路稍长。总之,真品唐三彩与高仿唐三彩釉里的不同,那就是高仿品开片细小,真品开片极为细小,差别就在一个“极”字,其中奥妙不是比较着看很难说明谁细、谁更细。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时光历经百年可以渗透釉面,把一些褐、黑等色的杂质带入釉里,凝结在釉下胎表,部分真品的釉下会出现这一情况。釉的开片虽不是很细,但纹路是非常紧密的,绝无向两边分开的现象,可杂质竟穿透纹路渗入釉里慢慢积累形成黑褐色的沉积物,沉积在釉下的杂质越多,釉下的胎表就越黑,反之就越淡,在透明的釉下清晰可见。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只要有足够长久的时间就可。高仿品釉下胎表之所以没有这一现象,就是因为它没有百年以上的时间,短时间的“速成”是毫无结果的,即使有杂质侵入,也不会透入肌理。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最后,再说一点——内壁指纹:唐三彩陶俑内壁上的指纹,是古代唐朝的制陶工匠留下的制陶印记,更是今人鉴定唐三彩真伪的标志。这种留下指纹的唐三彩,不是个别的现象,是细心的收藏家在各种人物俑上经常可以发现的特征,所以这个特征可以作为鉴定唐三彩真伪的依据。唐代的工匠在制作唐三彩时,不断用手指捏塑坭坯,因而在内壁上留下了自己的指纹痕迹。

从黄冶窑遗址出土的唐三彩制品来看,唐三彩的制作是采用模制成型工艺,这种工艺,有着严格的造型要求,所以,唐三彩制品,尤其是一些底部开口的人物俑,在脱模后,其细部特别是接缝处,都会经过手塑加工。这个特殊的工艺流程,既带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又要求十分高超的手艺,这种手艺,在唐三彩制品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终于使现代的收藏家看到了这些不著名的唐代工匠的指纹。这些指纹,也成为我们鉴定真假唐三彩的重要依据之一。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随着古代生产力的发展,陶器的烧造技术整体上也是从低谷走向巅峰,同时瓷器的烧造技术逐渐成熟,发展到汉代的时候,陶器逐渐被瓷器取代。就在人们即将忘记陶器的时候,唐朝时期的唐三彩再一次将陶器推向了顶峰,至此唐三彩成为了中国古代陶器的象征。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唐三彩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由于唐朝是个开放多民族的大一统帝国,特别当时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使得在唐三彩这一种文物艺术品很好的体现出了唐朝的社会文化,有史学家认为:“唐三彩是盛唐文化中最有代表的物质载体”,唐三彩所展现的是大唐盛世的的缩影,是充满着活力的色彩,是盛唐兼容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

(作者: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古陶瓷研究所所长、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创始人刘一田)

Add a comment

解决民间收藏问题,需要放开那些不合时宜的约束大步向前发展

解决民间收藏问题,需要放开那些不合时宜的约束大步向前发展

(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古陶瓷研究所所长、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创始人 刘一田)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杜艺璇)报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根”。

文物艺术品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国有博物馆、民间收藏等行为,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一名收藏家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传承历代收藏人的家国情怀,其次要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贡献力量。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有鉴于此,本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收藏爱好者,身处好时代,深感近年国家鼓舞并支持民间收藏。文物艺术品,是祖先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殷实财富。它们不仅是在为实证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实物佐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那些海量的民藏文物艺术品更是具有极大规模的经济价值,这些价值都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但是,民间收藏的问题也是一直存在的,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不仅仅是时间问题,也是条件问题,只有承认并大力支持民间收藏这个重要部分的,才能让社会文物真正活起来。从事多年收藏的经历,我认为“民间收藏”的状况和它所面对的形势与问题还是比较严峻的。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有关报道称,我国有几千万人的收藏队伍(早在2005年即有八千万“收藏大军”说),在这庞大的收藏群体中,尽管许多人只是收藏爱好者,不可否认,但近40年来,我们社会确已有了一只庞大的、不可忽视的收藏队伍,这其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藏品丰富、资金实力雄厚的民间收藏家。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与之对应的是,我国民间收藏品数量极大、品类繁多且齐全、收藏品品级参差不齐,但是不乏大量国宝级文物艺术品。有数据显示,近30多年来全国被盗、基建私分的古墓高达200万座,流落民间的文物不计其数。正因这样的情况,也使得民间收藏始终“上不了台面”,走私、黑市交易、倒买倒卖。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随着古玩收藏热的兴起,全国各地古玩市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中部某省一个省会城市竟然有20余个大小古玩市场,放眼全国,恐有成百成千个“古玩城”、“旧货市场”、“地摊”。但是,这些市场不仅不规范,甚至在管理、监管方面十分混乱,而且是地上地下、明里暗里,明面上卖假 ,暗地里卖真(被盗文物)。造成了文物艺术品不流通便流失的残酷事实,最终,国家不仅未能保护文物艺术品,连起码的税收也未得到。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数十年的收藏经历,深感让藏友十分头疼的是,民间古玩艺术品真赝的问题。假作真、真当假,没有规范的检测和鉴定机构及标准,造成了买家不信卖家、收藏爱好者不信“专家”、“专家”不服“专家”、国际不信国内的尴尬局面,某些电视台为了盈利而开办的电视鉴宝栏目更是乱象丛生,拿着媒体的公信力,甚至叫嚷着民间收藏“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的”,因为这样的舆论,使得民间收藏品在国家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地位未得到足够认同,甚至成了文物流失和市场混乱的主要推手和根源。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对于民间收藏, 本人一直认为,国家是真心希望能盘活民间收藏的,因为民间收藏的文物艺术品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更是一笔无法估量的经济财富。要想盘活民间收藏,不仅要解决对民间收藏认识问题和态度问题,特别是要处理好民间收藏涉及到的经济利益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研究、来设计、来实施,甚至在关键时刻,必须通过法律法规强制推进。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近年,各省市陆续出台了“支持兴办非国有博物馆”的政策,因为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同,出台的政策也是各有不同,总得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只是想要把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到实处去执行,难度还是很大的,若想搞好“非国有博物馆”的建设与长期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去调研、去了解实际情况,很多收藏爱好者确有好藏品,但是没有资金实力或者没有足够的藏品去建设、运营博物馆,也没有足够的精力、能力去完善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挖掘工作。可以和当地高等大学合作,民间收藏与大学互取所长,共同发展。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我个人是收藏组织的一员,我呼吁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民间收藏组织的发展,从政策及资金上支持民间收藏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上,应让省市收藏协会组织征集民间收藏品参与,以此来鼓励和支持民间收藏家。中国的收藏家是有实力站到世界舞台上与其他国家的收藏人士交流的,这同样也是民间收藏界所希望看到的。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民间有珍品,民间有国宝。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也是行业公认的客观存在,所以,民间藏品应成为国有博物馆的藏品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地方博物馆,应当把“民间藏品”的珍品作为馆藏文物的重要征集对象,国家可出重资支持国有博物馆从民间藏品征集珍品,丰富国有博物馆藏品的多样化,这样做不仅不需要花大价钱从国外去买普品,还给民间藏品提供参考指导价,有助于指导民间藏品的市场行情。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我们总说要“让文物活起来”,如果不解开民间收藏身上的桎梏,“让文物活起来”就会成为一纸空谈,首先从法律上保护“民间收藏”合法问题,让正当的收藏品合法,让合法收藏的人心安; 其次要允许“三级”以下文物艺术品可以正常合法的市场流通,这个流通不只是在国内市场,也可以到国际市场流通,私人藏家可从国外买进,也可以卖到国外去,这样不仅能为国家增加财力,更能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从宋朝至今,民间收藏就一直未间断过。正所谓“高手在民间”,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民间收藏队伍中不仅有优秀的收藏家,还有一批历史文化研究人才、文物鉴定人才,有些人还整理研究出版了大量的带有学术性和资料性的成果。民间收藏要想长期健康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国家要提倡、鼓励、支持并出台具体的措施,从民间收藏队伍中发现这些人才,以更好的服务民间收藏的长远发展。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如果说,民间收藏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组建权威的文物艺术品价值评估认证机构是第一的。文物艺术品价值的认定既要有权威性,更要有担保性,作为认证机构一旦对某件文物艺术品确认,便要终身负责,这需要我们去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路子来。多年的收藏经验,及广大藏友都不是十分信任国外的科技鉴定机构的,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要把中国文物艺术品的话语权、价值评估权掌握在中国人手里,还是因为每一件文物艺术品都是文化、历史、科技、艺术的综合体,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自己更懂。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关于民间收藏的问题,总体来说既要放开那些不合时宜的约束大步向前发展,对那些违法行为更要严厉打击;把阻碍中国文物活起来的绊脚石搬走的同时,还要给民间收藏的发展铺一条康庄大道。文物艺术品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财富,收藏好、保护好、利用好民间收藏文物艺术品,是每一位收藏爱好者的责任。

Add a comment

河南省川渝商会传达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听“网红薛书记”宣讲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艺璇/利亚)报道:11月8日,河南省川渝商会传达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在郑州圆非公党建学院举行。在全新的沉浸式学习二十大精神展馆里,一堂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别开生面的特殊党课与二十大精神宣讲,入脑入心,让与会人员精神得到了充分洗礼。

     宣讲前,河南省川渝商会首先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二十大代表,河南省川渝商会党委第一书记、会长,圆方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薛荣献上鲜花,并合影留念。河南省川渝商会党委副书记、监事长黄永明,党委委员、执行会长罗光强,党委委员陈世伦,副会长刘辉等商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出席活动。河南省川渝商会党委书记、名誉秘书长王开凡主持活动。


     在郑州圆方集团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沉浸式主题宣教馆,与会人员在“网红薛书记”和圆方党建学院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聚精会神、热情澎湃地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大会实况以及党的百年建设成就影像资料,在各个展厅里圆方艺术团还以情景剧的方式进行主题宣传,引人入胜的演出节目,让学习入头入脑入心。圆方集团四位党组织书记登台歌颂党的二十大的诗朗诵,更是把参观学习活动推向了高潮。






      作为“网红薛书记”,薛荣在宣讲中激情满怀地说:“参加二十大回来,我再一次定下了自己的大目标和大梦想,五年宣讲党建和二十大精神500场,努力做党建,拼命做宣讲,力争‘二十一大’还能进北京!”赢得与会人员一阵阵掌声。



     参观学习结束时,在河南省川渝商会党委第一书记、名誉秘书长王开凡的领誓下,与会全体人员满怀豪情、精神抖擞地高举右手,面向鲜艳的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 圆方非公党建学院沉浸式学习二十大精神展馆,融合了有声党建读物、影像资料、主题展板,以及圆方艺术团编排的宣讲节目,以文图、多媒体应用、交互沉浸式体验等创新手段,引领学习二十大精神不断走深走实。

Add a comment

荥阳市职工节能减排书画展在植物园书画院隆重开幕

      最美中国媒体报道团(史家治/杜艺璇/崔向辉)郑州报道):9月27日,金秋送爽,翰墨飘香。在喜庆国庆、喜迎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由荥阳市总工会、荥阳市节能减排促进会、荥阳市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共同举办的荥阳市职工节能减排书画展今天在荥阳市书画院开幕!

      参加此次开幕式的领导有:荥阳市政协副主席、苟雷;荥阳市总工会主席、李向亭;荥阳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凡东伟;荥阳市原政协副主席、荥阳市节能减排促进会会长、韦庆华;中国书画家杂志社社长、史家治;中国华夏促进会秘书长、尹中刚;中国都市报副总编辑、袁宏太;郑州市节能减排促进会秘书长、苏桂芳;中国书画家杂志社编辑办主任:徐利亚;荥阳市绿化中心主任、王百川;荥阳市文联主席、王迎来;荥阳市科工信局副局长、李丹;荥阳市总工会副主席、牛艳娇;荥阳市原书法家协会主席、董江源;荥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吴宝贵。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发展战略和基本国策,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体现,这次书画展,在于用喜闻乐见的书画形式,讴歌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充分发挥职工生力军作用,进一步展示职工风采,宣传节能减排基本国策,真正形成全社会强化生态文明思想,崇尚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促进节能减排,共建碧水蓝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这次荥阳市职工节能减排书画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书画院、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市老年艺术家协会、市女子书画院等有关单位、有关企业和基层工会及全市书画爱好者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踊跃参与,积极投稿,共收到书画作品380多幅,此次展出的150多幅书画精品,内容丰富,主题突出,风格多样,有领导们的题词墨宝,有书画家们的翰墨力作,充分展示了参与者的深情和才华。

Add a comment

“申君情怀"一一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周年庆暨书画名家邀请展成功举办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杜艺璇/薛灵昌)报道:以喜迎建国73周年暨中国共产党20大胜利召开,庆贺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创立一周年为主题的“申君情怀”书画名家邀请展(网络),于9月25日成功举办并发布。

      这次活动由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主办。上海朴美家具有限公司、中宏网.上海、上海南阳商会、上海红松书院、上海长白山书画院、海上兰亭书法院、上海胡问遂艺术馆、上海戎之情老战士书画院、上海广种福田书画院、中国书画家杂志社、东方典藏美术馆、云南省雪山书画院、艺金汇美术馆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

      南京军区空军原副司令员韩德彩中将,南京军区空军原副参谋长齐路通少将,东海舰队原副政委程家荣少将,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周志 高,上海市书协顾问张森,海上兰亭书法院院长刘小晴,上海中国书法院副院长吴申耀,上海紅松书院名誉院长杨永健,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画院院长 李明,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书协考级总部考官张青山,中国书画家杂志社社长史家治,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顾问第二军医大学政治部原主任田仕明少将, 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原副主任杨位环少将,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特约创作员、著名画家唐秉耕,上海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赵豫,海派后裔画院院长吴元京,上 海政商书院名誉院长陶经新,上海市榜书研究院艺术顾问邢文彦以及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理事长、戎之情书画院院长祝捷,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执行理事长白 烽,胡问遂艺术馆馆长胡考,执行馆长章尚敏,上海南阳商会书画院院长刘奇,上海广种福田书画院院院长施鹤平,云南雪山书画院院长任朝斌,东方典藏美术馆执 行馆长王学峰、黄新龙,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方、薛荣耀参加了这次活动。同时参展的著名书画家还有(按姓氏拼音排名)丁焕东,董丽春,堵亚静,顾惠中,郭怡芳,贾运武,李天彪,刘建武,缪金元,钱亚钧,邱明星,沈月琴,史湧华,汤其耕,王晶津,王九华,王兰军,王宜明,翁以路,吴敏奎,奚松林,相伟,肖静怡,谢力文,徐锋,杨嘉麟,杨舒涵,叶乔生,殷英,袁硕,张青,周同法,邹赓麟…。

      展出活动得到诸多新闻媒体的关注与支持。他们是(排名不分先后):中宏网、中国网、人民日报海外、TNT新闻网、搜狐、腾讯、网易、百度、新华电讯、一点资 讯、今日头条、华夏艺术网、中国美术新闻网、中视在线。中国書法家恊會、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国艺术书画家协会官网,中国书画家杂志社,中国书画艺术收藏鉴 定中心。京都晚报,当代艺术家网,新华都市网,人民法制网,中国艺术品理财网,好头条,东部都市网,上海东方都市网,东方早报网、上海传媒网、上海财经 网、中市快报网、中国民生经济网、新时代先锋网、12小时新闻网、华人在线网、中国艺海网、华东都市在线、第三视角网、国际艺术鉴赏网、中国艺术大赛网、 聚焦中闻网、文旅新闻网、中华都市报道、人民视野网、百通信息网、中国美术导报网、中华之声报道、中国百家媒体联盟网、华夏头条网、中国人物访谈网、每日 热点网、河南新闻网、大河文教网、华人日报网、中国全民记者网。

      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是由艺术家,企业家,艺术团体、商业协会联合创立的新型艺术平台。一年来多次举办各类艺术活动,对书画艺术交流,陶冶员工艺术情操,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弘扬传统文化正能量发挥了良好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同仁的充分肯定。

      白烽,章尚敏,于淼,王微报道设计:朱晔晴


作品欣赏

特邀作品

图片

史家治 中国书画家杂志社社长 作品:篆书《福禄寿喜》 尺寸:35x138x4

图片

韩德彩 中将 济南军区空军原副司令员 作品:毛泽东《七绝》

图片

图片

齐路通 少将 东海舰队原副政委兼舰队航空兵政委 作品:听党指挥

图片

图片

程家荣 少将 东海舰队原副政委兼舰队航空兵政委 作品: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图片

图片

周志高 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 作品:“大度看世界,从容过生活”对联

图片

图片

张森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上海市书协顾问 作品:草书对联 尺寸:69x138

图片

图片

刘小晴 海上兰亭书法院院长 作品:李白上李邕诗句

图片

图片

吴申耀 上海中国书法院副院长 作品: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图片

图片

杨永健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上海红松书院名誉院长 

图片

图片

李明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河南省书画院院长 作品:雪原清晖图 尺寸:145x190

图片

图片

张青山 中书协考级总部考官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行书对联 尺寸:180x33

艺术中心作品

图片

田仕明 少将 原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政治部主任 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顾问 作品:行楷,自作诗 尺寸:69x138

图片

图片

杨位环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兰空政治部少将副主任 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顾问 作品:篆书,自作诗 尺寸:69x138

图片

图片

唐秉耕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特约创作员 著名画家 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顾问 作品:峡江 尺寸:180x97

图片

图片

赵豫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顾问 作品:大山深处

图片

图片

吴元京 海派后裔画院院长 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顾问 作品:行书吴大激诗

图片

图片

陶经新 长沙简牍博物馆客座研究员 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顾问 作品:《明日歌》·钱鹤滩

图片

图片

邢文彦 上海榜书研究院艺术顾问 上海申君书画院艺术顾问

图片

图片

祝捷 上海红松书院院长 上海长白山书画院院长 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理事长

图片

图片

白烽 东方典藏美术馆馆长 中固书画家杂志社副社长  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执行理事长 作品:草书楚风汉韵 尺寸:69x138

图片

图片

胡考 上海胡问遂艺术馆馆长 作品:国画《山岚云涌》

图片

图片

章尚敏 上海胡问遂艺术馆执行馆长 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常务副理事长 作品:行书《春满茶香》七言联

图片

图片

刘奇 上海南阳商会书画院院长 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副理事长 作品:桐柏晴空图 尺寸:240x125

图片

图片

施鹤平 上海广种福田书画院院长 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副理事长 作品:篆书 尺寸:69x138

图片

图片

任朝斌 高级美术师 云南雪山书画院院长 作品:紫气东来 尺寸:100x180

图片

图片

王学峰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隶书 虞世南论书句 尺寸:198x66

图片

图片

黄新龙 东方典藏美术馆执行馆长 作品:草书 尺寸:69x138

图片

图片

李方 东方典藏美术馆研究员 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作品:草书毛泽东诗词《浪淘沙:北戴河》 尺寸:70x137

图片

图片

薛荣耀 中国楷书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作品:劝学

参展作品(按姓氏拼音顺序)


图片

丁焕东 云南雪山书画院副院长 作品:篆刻 尺寸:50x180

图片

图片

董丽春 上海红松书院副秘书长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图片

图片

堵亚静 红松书院画师

图片

图片

顾惠中 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上海红松书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图片

图片

郭怡芳 国家一级美术师 云南雪山书画院副院长 作品:锦上添花 尺寸:35x35

图片

图片

贾运武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上海申君书画艺术中心副秘书长 作品:伏牛山村

图片

图片

李天彪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徐汇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图片

图片

刘建武 云南雪山书画院名誉院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频道高级主编 作品:隶书对联 尺寸:69x138

图片

图片

缪金元 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助理 作品:王维《山居秋瞑》

图片

图片

钱亚钧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图片

图片

邱明星 南阳市美协副主席 河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 作品:晴峦叠翠 尺寸:200x100

图片

图片

沈月琴 上海红松书院画师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品:王维诗一首

图片

图片

史湧华 蘭亭书法馆馆长 上海红松书院副院长

图片

图片

汤其耕 上海致公书画院副院长 作品:王昌龄《采莲曲》

图片

图片

王晶津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红松书院画师 作品:五言联 尺寸:24x70

图片

图片

王九华 普陀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虎啸风声远,龙腾海浪高”对联

图片

图片

王兰军 东方典藏美术馆研究员 作品:篆书古诗词《将进酒》 尺寸:180x96

图片

图片

王宜明 上海市政协书画院画师 作品:留耕道人《四留铭》

图片

图片

翁以路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品:王维《酬张少府》

图片

图片

吴敏奎 青浦书协老年会主任 作品:毛泽东诗词两首

图片

图片

奚松林 普陀区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 作品:王维《山中》

图片

图片

相伟 上海航天书法协会副秘书长 上海市收藏书画协会特约画师 作品:草书,毛泽东词 尺寸:69x138

图片

图片

肖静怡 中国书法研究院书画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市场研究中心特邀书画师 作品:藤若长虹千丈束 尺寸:138x69

图片

图片

谢力文 上海博物馆助理馆员 作品:罗汉图 尺寸:63x122

图片

图片

徐锋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上海广种福田书画院常务副院长 作品:隶书古诗词 尺寸:69x138

图片

图片

杨嘉麟 中国书协会员 上海红松书院画师

图片

图片

杨舒涵 云南雪山书画院副院长 作品:高山流水 尺寸:90x180

图片

图片

叶乔生 中书协会员 上海戎之情老战士书画院顾问 作品:章草,古诗文 尺寸:69x138

图片

图片

殷英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图片

图片

袁硕 上海中国书法院院长助理 作品:“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对联

图片

图片

张青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图片

图片

周同法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品:大篆 

图片

图片

邹赓麟 上海半墨书院院长 作品: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