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艺术收藏鉴定中心

主管:中国艺术书画家协会有限公司

一田有丘壑,陶瓷作山河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石泓龙/杜艺璇)报道:

 看一个人,从哪里看?

望:从事儿上; 闻:听别人说;

切:走近感受; 问:谈吐交流。

        论起收藏, 许多人会想到鉴宝栏目,比如《华豫之门》,再比如各地的古玩城等等,上至远古,下至文革,凡时光之过往,皆为华章。

        提到陶瓷,夹砂黑陶青釉器,钧瓷汝瓷景德镇,青花天青唐三彩,雅有茶器,俗有缸盆,一饮一啖,口手不离。

        在我国,陶瓷既是工艺美术,也是民俗文化。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我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并形成了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建设中的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新馆

        天津出过一个“瓷疯子”张连志,郑州有个“陶瓷狂人”刘一田。

        在郑东新区CBD天下收藏文化街北区三楼3001号,隐藏着一个龙堂福地,走进去,仿佛穿越了数千年的时空,近3000平的博物馆中藏有6000余件中国各时代的陶瓷器珍品,各个窑口的瓷器标本上千余件,上至马家店文化时代,下迄明清时期,既有宫廷传世佳品,又有民间藏品,这些藏品仅是收藏的冰山一角。除此之外,郑州市经开区的文博城另设有文物鉴赏交流中心,供文物爱好者交流鉴赏。

        能够耗时四十余年,不惜代价花费上亿收藏各种瓷器超万件,只为热爱和珍藏的痴人,可不就是“收藏狂人”吗!


刘一田和他的一田古陶瓷博物馆

        生于50年代的刘一田出生于收藏世家,自幼家中就有很多字画和藏品,父亲闲来会把其中故事和来历讲给孩子们,如同一粒种子,埋在幼小的一田心中。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粒种子成为梦想。

        工作以后的刘一田在文化单位,接触了不少名人、收藏家和瓷器大师。一直滚烫的梦想促使他如饥似渴的学习,并四处交流和探讨收藏之道。工作中,他从编审、教授、记者、评论员等职业见识了世间众生万象,更是对收藏痴心不改。别人出差是看风景品美食,带回各地特产,刘一田出差是当地的文化店和古玩城“淘宝”:旧书摊前翻翻捡捡,家具摊前指指点点,陶瓷摊前看看瞧瞧。一件件的宝物看过去,遇到心仪的藏品,如坐春风,兴致勃勃,如醉如痴。“淘尽黄沙始见金”,刘一田将此中乐趣喻为可以增寿三个月。


刘一田常务副会长同河南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及其他副会长交流

        收藏圈也是个江湖。有江湖就有风险,没有谁刀枪不入。初入收藏圈的刘一田如今提起旧事,当作趣谈,也是对其他收藏同道中人的提示:十几年前,刘一田曾去北京参加交流活动,闲暇时间,在一家古玩店里一眼看中了一个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折枝莲纹罐,当时一见钟情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那个罐子通体斗彩装饰,腹部四面菱花形开光内绘折枝莲花,以花叶和折枝莲相隔,肩与近底处分别绘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造型皆小巧。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的品级不相上下。”

        多年的收藏经验告诉刘一田,即使碰到非常喜欢的藏品,也要喜怒不形于色,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与卖家还价,卖家执意一分不降,刘一田便假装放弃。刚踏出店门,刘一田便被叫了回去,几经较量后双方商定了价格。由于金额较大,刘一田便与店家商定第二天去银行取现金后再回来将罐子买走。


河南省民政厅副厅长孟令武与刘一田馆长合影

        刘一田并未取现金,而是先回到那家古玩店确认那件瓷器的真伪,但眼前的一幕让刘一田警惕了起来:店中有另一名顾客也在与店主商量要购买那件斗彩折枝莲纹罐。察觉到不对劲的刘一田并未作声,而是一直在旁边听着,最终确定这个所谓的买家,是店主请的“托儿”。仔细再端详那件斗彩折枝莲纹罐后,刘一田发现店主把真品换成了仿品,他当即恍然大悟,原来是店主雇了‘托儿’故意抬价,还想营造出有人“抢货”的假象,把仿品卖给他。经过再三思量,刘一田并未揭穿卖家的行为,只是称钱没有周转开,便放弃了。

        “在那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心里总惦记着这个斗彩折枝莲纹罐,感觉与心爱之物失之交臂,有种坐卧不宁、失魂落魄的感觉。”刘一田怅然若失地说,“但这也让我吸取了经验,在之后的文物鉴别中更加小心谨慎。”


刘一田常务副会长向洛阳博物馆原馆长周加申

介绍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文物鉴赏交流中心藏品

        提到为什么收藏陶瓷,刘一田娓娓道来:众所周知,在清代,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是专贡皇家的,按正常思维想,既然是官窑,那烧制的瓷器必须全部送到皇宫供皇家御用。可是,一直以来,民间确实留存着大量的官窑珍品瓷器,据有关资料记载,民间的官窑瓷器大约有这样几种来源:

        一、御窑厂次色瓷器的处理

        次品瓷器变价是清代御窑厂特有的一种瓷器处理办法。官窑中的次品瓷器,是与烧制中的上品、优品对应而言的。变价就是将次品瓷器出卖以换取现银。瓷器作为手工业产品,在烧造过程中必然会有优品、次品及破损残器。

        官窑中的次品瓷器,在雍正六年(1728年)之前是散贮在御窑厂的库房里,到了乾隆七年(1742 年)以后,就奉旨将次品瓷器在景德镇就地变价了。道光以前的黄釉瓷和祭祀用瓷,即便是品色,也是不能变价的。

        道光以后,所有次品瓷器都在景德镇变价处理了。所以,在民间见到的有些瑕疵但却印有清代皇家落款的官窑瓷器,大多应该是景德镇御窑厂变价处理的次品瓷器;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张立勇(右)参观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并与创始人刘一田(左)合影

        二、皇宫库储瓷器的变卖

        据资料记载,在乾隆早期,曾将库储康、雍、乾三朝有款瓷器中破损的或釉水不全的 14 万余件变卖。乾隆中期,又将康、雍、乾三朝无款瓷器 8000 余件变卖。乾隆还将存量过多并无用项,或釉水浅薄,或花纹不全,或式样平常的 11 万余件瓷器也拿出皇宫变卖了。

        嘉庆皇帝倡行节俭,将皇宫六库存贮的物件全面清理,除了必须留用的,其余久贮库内并无用项以及用少存多者全部变卖。在嘉庆时期,共变卖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的瓷器多达 44 万余件。

        晚清时期,朝廷专门挑皇宫值钱的物件变卖,不但变卖清代御窑的瓷器,还有明代的官窑瓷器,甚至还变卖了元代青花白地瓷葫芦瓶;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三、皇帝赏赐出去的瓷器

        官窑瓷器是皇帝常常用来赏赐的物件,赏赐的对象既有王公大臣、封疆大吏,也有皇子公主、贵族命妇和身边的侍卫,此外还有蒙古王公和西藏喇嘛等。每次赏赐瓷器的数量多寡不一,少则一两件,多达数千件。

        据相关资料记载,皇帝赏赐瓷器的品种有很多,如雍正时期既赏瓶、盘、碗,也赏珐琅彩等瓷器。乾隆时期赏赐的瓷器,除了瓶、尊、盘、碗外,还有小件的如鼻烟壶、瓷扳指、瓷带钩、瓷翎管等;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四、洋人抢掠走的皇家瓷器

        晚清时期,清王朝国势衰败,西方列强先后两次攻入北京,第一次是 1860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是 1900 年八国联军的入侵。列强两次进京大肆抢掠,皇家瓷器自然也是在劫难逃。然而,遗憾的是历史文献中少有这方面的专门记载。

        以圆明园为例,咸丰十年(1860 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疯狂的掠夺和野蛮的焚烧,历朝精心制作的陶瓷器皿更不能幸免。对于圆明园在这场浩劫中究竟损毁了多少瓷器及珠宝文玩珍品,100 多年来始终是个谜。

        所有这些瓷器,都随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并遭劫,或被砸碎损坏、或被劫掠而去流散到世界各地;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五、从皇宫盗出的瓷器

        清朝晚期,宫里偷盗之事屡有发生,作为存放瓷器的广储司瓷库也不安全。宫中太监杂役等家贼里外勾结,作案手段不一,或挖墙行窃,或揭瓦偷盗,或顺手牵羊。

        这样说来,不论是官窑中次色瓷器的处理,还是皇家库房所存瓷器的变卖,也不管是皇帝赏赐出去的瓷器,还是洋人抢掠、宫中偷盗的,这成千上万的清朝皇家瓷器终究是流落民间乃至世界各地了;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六、自溥仪退位至被冯玉祥撵出皇宫的12年间,无数珍宝被以各种名义盗出皇宫

        根据史料记载,从1922年11月开始,溥仪每天赏赐给溥杰的名人字画居然有数十件,就这样,被带出皇宫的名人字画就有1000余件。而那些金银瓷器,则用大箱子装了七八十箱,被溥仪运往了天津。

        溥仪以各种名义大量倒卖故宫文物,他这种倒卖文物的行为,在当时实际上是不合法的,他又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抬价去等好价钱再出手,所以肯定是“贱卖”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溥仪每次倒卖文物便能换取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大洋,这12年间,他倒卖多少次呢?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晚清以来,中国文物命途多舛,什么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侵华日军等侵略者不知从故宫盗走多少件宝物,还有那些私自变卖的中国人也是不胜枚举,目前,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的博物馆藏有清宫旧藏文物,由此可见那些流落到民间和私人藏家手里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

        作为对文物痴迷的刘一田,每每提及此事便顿足慨叹,不惜一切代价将可以寻见的陶瓷器带回中原,珍而重之的收藏保护。

        据了解,刘一田教授将个人撰写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为人处事宝典》一书所得收入及其他积蓄全部投入,成立了“一田古陶瓷博物馆”。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这句话使刘一田产生很深的感触,作为生长在中原大地上的中华儿女的一员,又如此热爱收藏,我无论如何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文物免遭流失,让它们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为热爱,所以更要保护和传承它们。”刘一田很明确自己成立古陶瓷博物馆和文物鉴赏交流中心的初衷——让民间收藏被更多人所关注,通过法律允许的商业手段让民间文物得到交流、保护和传承。

      “  文物艺术品是祖先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殷实财富。它们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实物佐证,也是我们如今知史明智、与伟大智慧的祖先们对话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我认为只要参观者能有所收获,免费开放就是值得的。”每当看到参观者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和求知欲被藏品激发,刘一田都由衷地感到满足和开心。


刘一田先生向参观博物馆的朋友介绍博物馆情况及古陶瓷知识

      博物馆建成后免费向公众开放,尤其是学生团体前来参观,使广大青少年了解古陶瓷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从小培养兴趣。

      “事实上,开办这样一家非国有(民办)博物馆并免费开放非常艰难,在人才配置、财政支持、日常维护上,民办博物馆比国有博物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一路走来,刘一田真切感受到开办和运营民办博物馆的压力,但他仍因热爱而坚持着,“事实上,即使这间博物馆收门票,也是无法维持生存的,我索性免费开放,供大家免费学习。”

      据介绍,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多次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了古陶瓷研讨活动、接待省市相关单位领导的指导考察,与部分兄弟省市非国有博物馆进行了经验交流活动,开办4年多来,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已免费接待参观者12万余人次,其中有6万余人是学生。对此,馆长刘一田感到十分欣慰:“在文物艺术品面前,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渺小且短暂。能让更多年轻人因此对历史典故、文物保护产生兴趣,形成保护和传承民间文物的意识,我想也算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未来也欢迎更多的人前来参观!”


刘一田先生向参观博物馆的朋友介绍博物馆情况及古陶瓷知识

      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国有8000万民间收藏者,按照近年拍卖价格来计算,散落在民间的"文物""收藏品"估值在500万亿之巨。

      近年,一句"要让中国文物活起来"的口号激起千层浪,让文化、收藏人顿时热血沸腾了一把。可是,如果只让国有文物或馆藏文物"活",民间文物不"活",那么这句"要让中国文物活起来"也仅仅只是口号。对此,刘一田认为:

      一、要重塑公信力,不问"文物""藏品"来源,不问出处,只科学确真

      多年来,困惑民间收藏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民间藏品的真假,若想盘活散落在民间的"文物""收藏品",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用科学的办法来确定"文物""收藏品"的真假。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但曾几何时,同样是代表官方或至少表象上是代表官方的那些烂大街的所谓砖家们,却异口同声地坚称民间收藏的古代艺术品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赝品、不屑一顾。对于这一说法的背后隐含着什么样的猫腻,暂且不论,但面对民间千千万万的藏品,弄清楚是真是假,是古代艺术品还是现代仿品。专家们的传统眼鉴,恐怕是不能轻易给其下定论的。

      尽管眼鉴是鉴定古玩艺术品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造成今天古代艺术品鉴定市场的混乱,问题不是出现在传统眼鉴,而是那些传统眼鉴玩弄于股掌之中,毫无原则和底线的伪专家。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由于人心起了猫腻,导致本来可信、可行的传统眼鉴丧失了千百年来古代艺术品鉴真的功能。虽然传统眼鉴陪伴我们走过了古代艺术品鉴真的漫漫长路,但在当下,要构建公信力无可置疑的古代艺术品鉴真平台,除了用眼鉴,更重要的科学鉴定应成为主流,以最大限度地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外;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二、明智确权,让古玩艺术品拥有者合法拥有权益

      关于确权,一直是困扰民间古代艺术品的问题。多少年来,关于收藏先祖遗存合法与否的问题,一直都是笼罩在民间收藏大众头上既说不清、道不明,又挥之不去的阴影。民间收藏与传承先祖的文化遗存古来有之,历经千百年的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其源流和出处,还有谁能真正说得得清楚!

      所谓的流传有序,更多的则是人为编撰的虚假故事。

      自改革开放以来,大破土、大开发等使得大量古代艺术品从地底下面世,不管民间收藏者出于何种心思,其收藏和守护的功劳则居功至伟。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对民间收藏的古代艺术品合法、合理、合情的确权,才是当下应解决的当务之急。所谓盘活民间古代艺术品的目的,就是要推动古代艺术品的产业化的健康、良性发展。要推动古代艺术品的产业化发展,就必须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运营环境为前提,而要营造出同品同名、同质同价、公平竞争的市场运营环境,就必须从古代艺术品的确真起步。

      至于对确真后的古代艺术品的确权,则完全可以委托经主管部门指定的古代艺术品确真机构代理,确权确权后保障古玩艺术品拥有者的合法权益;

      三、规范交易、照章纳税、合法运营

      首先,我们都知道科学鉴定的应用对古玩艺术品的鉴定是划时代意义的进步。通过科鉴学鉴定的古玩艺术品,如同获得了全息化、高保真的身份证明,可以全程监控、可以重复测试、可以比对验证、可以跨时空检测、可以进行永久性追溯,总之,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公正,公信质疑。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在以往的古代艺术品交易,完全凭借各自的眼力,责由己负,成交后概不退换是业界默认的行规。这样的约定俗成和狭隘的小生产性质的传统交易方式,是与基于公平竞争原则的现代产业化运营的生态环境格格不入的。

      因此,需正本清源:从古代艺术品确真起步,赋予所有进入产业化运营的古代艺术品以合法身份,以诚信为本,规范交易、照章纳税、合法运营,重构现代社会条件下古代艺术品产业化发展全新格局的基础。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坚持诚信为本:诚信为本是赢得无数收藏爱好者及从业者认同与支持的基础,没有广大收藏爱好者的认同与支持,就不会有最大限度的全民化参与;没有最大限度的全民化参与,就不会有古代艺术品产业化运营理想格局的形成。

      其次是要规范交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交易没有规范,就可能导致各行其事,甚至违法乱纪事件丛生;若交易各行其是,任意妄为,就可能会污染古代艺术品产业化运营的良好环境,破坏古代艺术品产业化运营的应有格局。

      在利益的诱惑面前,人们可能会选择铤而走险。唯有合法运营,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其铤而走险的可能性,当交易过程出现纠纷时才能更好地寻求法律的裁决与社会的援助。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收藏优良传统。在古代,收藏是皇家、贵族、士大夫、文学巨匠阶层特有,因为他们集权、钱、学问于一身,有足够的条件将收藏之风雅发挥到极致。与古时相比,中国当下的收藏却是有钱收藏的人,没学问的人在搞收藏,而有学问的人却又玩不起收藏。

      刘一田根据个人多年收藏经验与行内交流得知,目前,国内搞收藏的有钱人,大多收藏者都是找几个“专家”掌眼把关,自己本人却没沉下心来研究,这些人收藏的本意不是收藏,而是抱着纯粹的投资心态买进,等合适的价位再卖出。

      在此,奉劝那些抱着纯粹投资心态的有钱人,古玩艺术品不是普通的投资品,收藏或者说艺术品行业的门槛比较高。如果自己不养成学习的习惯,在从事收藏时就会犯致命的错误——被人骗得血本无归。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在古玩艺术品市场中,有些人缺少知识,在投资古玩艺术品时就很容易陷入“迷信”——迷信大师、迷信名号、迷信专家。用行内话说,收藏圈的水太浑,造假者比专家水平还高,许多所谓“大师”也是徒有虚名,不仅鉴不出古玩的真假,甚至亲自参与造假,联合倒假者做局坑蒙拐骗新入行的小白们。

      真正的收藏家,其收藏品的数量不仅相当大,而且成体系,另外,还得对古玩艺术品有深入的研究,有丰厚的相关知识。关于知识,不是说收藏者学历必须得有多高,很多藏家和名人,他们的知识也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学习、总结积累的,慢慢就成了行家,成了真正的收藏家。

      在收藏这个行业里,无论你有多么充沛的资金,都不代表你可以在这个市场当中为所欲为。资金和所具有的知识必须完美契合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收藏状态。所以对于新晋藏家,刘一田真心奉劝无论多有钱,无论是想介入哪个版块,建议从基础的东西开始收藏,不要一开始就老想收藏天价珍品。懂多少就玩多少,既不要透支自己手里的钱,更不要透支自己的知识量。收藏,收藏的不是虚荣心,收藏的是知识、是涵养、更是一种境界! (倪晓华)


责任编辑:王一鸣

Add a comment

“关爱你我他(她)·温暖千万家”丨与志愿者一起温暖过小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杨富强/杜艺璇)报道:今天是腊月二十三,中国传统节日小年。今天的雪也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严寒阻挡不了慈善温暖的脚步,1月14日下午,郑州慈善总会姚待献会长、王合生副会长一行走进百家姓爱心粥慰问广大志愿者,为这里的困难群体和就餐人员送去了书籍与祝福,让大家感受到了慈善的关爱。

王合生副会长送上一副“福”字表达对百家姓爱心粥和广大志愿者的美好祝愿。她表示自“郑州慈善总会·百家姓公益慈善基金”成立以来,一直热衷于慈善公益事业,开展爱心粥公益活动,为环卫工、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早餐、救助孤困儿童、建设乡村图书室,支持乡村文化振兴,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姚待献会长向粥铺的发起人之一、爱心志愿者张清详细询问了粥屋的运营状况,为粥屋题字“成人之善”,并亲切的与志愿者们一起包饺子。爱心粥屋开办两年多时间里,累计施粥14万多碗,发放馒头32万多个,一碗粥,一个馒头,温暖了一座城。姚会长赞扬爱心志愿者长期坚持做慈善,了不起!这是非常好的很基础的民生生活,这是郑州慈善工作的延伸。同时代表郑州慈善总会感谢张清和无数的志愿者,是他们的无私奉献让市民朋友们在寒冬中感受到了慈善的温暖,在全城有很大影响力,让全省全国都了解了爱心粥屋,成为郑州建设慈善城市的一大亮点。

张清老师说:我们有责任把粥屋做好,有信心把这份爱心传递好,大家来到粥屋向一家人一样,心里有阳光,前方就是美好的、幸福的。

一同出席活动的领导有河南省委宣传部原二级巡视员郑志宏,二七区政协委员、河南中星众安集团董事长刘磊 。

Add a comment

慈善送“福”进企业 翰墨飘香年味浓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杨富强/杜艺璇)报道:年关临近,年味渐浓。近日,郑州慈善总会会长姚待献一行慰问走访我市多家爱心企业,祝贺企业取得的发展成就,感谢企业对郑州慈善事业的支持与贡献,也为企业送上浓浓的新春祝福。

1月10日下午,郑州慈善总会会长姚待献、副会长王合生、李刚良分别走访了高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祝福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爱心企业送去春节的慰问。

在高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姚待献会长与公司董事长尹辉深入交谈,详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发展计划,对企业的发展成果表示肯定。近年来,高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热心参加慈善活动,始终走在公益前线,积极参与设立“强网杯”基金,助力培养和提高国家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累计捐款近2000万元。会长姚待献表示:“郑州慈善总会将继续为企业做好服务,希望企业在新的一年里,坚定信心,稳步发展,共同努力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高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发展企业同时不忘回报社会,值得肯定与赞扬,祝福企业发展再创辉煌。”随后,姚待献向尹辉赠送《百年旗帜礼赞》,向企业送“福”送春联。

在祝福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会长姚待献详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和发展计划,倾听企业遇到的问题、困难及需求。他希望企业在新的一年里,坚定发展信心,抢抓市场机遇、乘势而上,敢于创新突破,勇担社会责任,不断做大做强,继续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姚待献会长不仅为企业送“福“送春联,还向董事长张志勇赠书,并题字:为人平湖微雨,处世高山大川。学识广博精深,从业夙夜在公。高度赞扬公司董事长张志勇是我市优秀慈善企业家,为全市的企业做出了表率。

从汶川地震救灾到资助贫困大学生,从捐助学校到捐助重病患者,都有祝福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善款和祝福。截至目前,祝福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向郑州慈善总会捐款数额超3000余万元。

“此次姚会长亲自带队来到我这里,让我很感动,感到很温暖。连续几年的疫情,对企业影响很大,2022年尤其困难,但在总会领导的关怀下,现在都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也是长期做善事的福报。”张志勇表示,“希望通过慈善的窗口,把‘祝福’的爱心传递出去,作为企业带头人,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支持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慈善做得越好,事业越蒸蒸日上。”

1月12日,郑州慈善总会会长姚待献来到郑州昌煜实业有限公司、河南育林控股有限公司进行走访慰问。

郑州昌煜实业有限公司自1987年创业以来,始终怀着感恩之心,听党话、跟党走,积极回报社会。在帮扶济困,助老助残、抚孤恤幼、助学助教、支援灾区、慈善公益和精准扶贫、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方面,累计投入慈善资金近6100多万元,为社会承担了一个民营企业应有的责任,为郑州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河南育林控股有限公司一直热衷于公益事业,在郑州慈善总会设立育林关爱基金,在救灾、助学、扶贫等爱心活动中累计捐赠600余万元,特别是在疫情期间,积极筹措防疫物资及慰问品,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救助活动。

“郑州慈善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像昌煜、育林公司等这样优秀慈善企业的支持。尤其像贾鸿昌等郑州一大批优秀慈善企业家们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主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在救灾、防疫、助学、助医、助困、修建公路、学校等方面积极捐赠,为郑州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是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我们党委、政府分忧解难。”会长姚待献表示,郑州慈善总会在深入了解爱心企业支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坚持完善平台,努力牵线搭桥,积极主动为爱心企业提供必要服务。坚持送政策、送温暖、解难题、帮应急,宣传先进事迹,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分忧解愁。郑州慈善总会将长期奉献爱心贡献突出的慈善企业,呈报各级党委和政府,提交社会信用部门备案,提高爱心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社会信誉度。

“公司的发展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党委、政府的关怀,得益于社会的支持和帮助。”郑州昌煜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贾鸿昌表示,回报社会,为政府分忧,是自己的人生情怀和企业应担的一份社会责任,在公益慈善事业中,将一直延续下去,为郑州慈善事业发展做出应尽的贡献。

河南育林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陈飞表示,公益慈善是育林的一大特色,已融进了育林公司的文化核心,育林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委、政府及社会的支持,“反哺社会也是育林人永不改变的初心,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

座谈会后,会长姚待献为昌煜、育林公司赠送书法作品“福”字以及撰写的春联,祝贺企业取得的发展成就,感谢对郑州慈善事业的支持与贡献。

会长姚待献还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慰问了河南康利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河南豫发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金马工贸有限公司、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郑州医美健康产业集团,把祝福送到每一个爱心企业家心中,感恩他们的大爱善举,鼓励他们再创辉煌。

除了主要领导带队慰问企业,郑州慈善总会还以部门为单位对多个爱心企业进行走访,用实际行动感谢爱心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担当。其中,募捐一部走访慰问了郑州京科强直中西医结合医院和郑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项目部、宣传策划部、社会工作部分别走访慰问了河南五建集团、郑州市甜丁医院、郑州尚美中学、爱心人士王光耀先生等多家单位,为他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

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无论是在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防汛救灾还是战疫救援、扶危助困还是捐资助学,郑州慈善总会不断凝聚爱心人士和企业强大力量,搭建爱的桥梁,凝聚慈善力量,传递温暖与希望。而众多郑州爱心企业也纷纷承担起社会责任,聚沙成塔,促进郑州慈善事业稳步发展。

郑州,一座有着3000多年灿烂文化的历史名城,慈善文明源远流长。不经意间2022已悄然翻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郑州,这座有温度的城市,正通过慈善事业,汇聚起社会各界的爱心善行,以燎原之势激发全社会的慈善活力和正能量。

Add a comment

“金兔报喜文化恵教" 荥阳市佳贝好幼儿园开展挥豪泼墨迎新春共期美好末来活动

    (史家治崔向辉报道)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点点迎新春。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新春将至,元月12日,佳贝好幼儿园特邀开封大学特聘教授、荥阳市职工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崔向前、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袁太来为教职员工挥豪泼墨,义写春联,迎春送福。

    书法家现场写的春联既有挥别虎年,喜迎兔年的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景又有喜迎兔年的平安吉祥、和谐发展的励志壮歌。现场的教职员工一起协助传递纸墨,晾晒春联,充满了祥和和喜庆的氛围。当一张张圆润饱满的福字,一幅幅喜庆吉祥的春联送到教职员工手中时,大家都情不自禁,喜笑颜开,心花怒放,倍加温暖如春。


    此次活动,不仅让教职员工深深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魅力,同时也品味到了千年华夏文化习俗,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在传播优秀书法文化的同时,使大家更加热爱们伟大的祖国强大和当前的幸福生活。

    为关心企业爱护企业,当天荥阳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黄晓峰也亲临活动现场,并与园负责人郑庆山亲切交谈,对这几年疫情期间为泰成悦府小区业主搞好奉献和服务以及爱心捐助所做出的特殊贡献给予充分肯定,还对幼儿园舍小家,为大家的默默坚守付出表示感谢。黄部长鼓励把佳贝好幼儿园打造成一家品牌化、连锁化幼儿园,成为荥阳乃至郑州地区打造区域性学前教育一张亮丽的名片。坚持走收费普惠性、办园品质高端的优质园,更好地普惠周边家长,助推当地社会、经济、教育发展!在三年新冠疫情和2021.7.20重大水灾的冲击下,鼓励幼儿园克难攻艰,满怀信心,保持积极昂扬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自己的岗位上发热发光,责任担当,努力推动幼儿教育提升拨高,助力末来发展越来越好!

Add a comment

河南项城人杰地灵明星辈出 八旬老艺术家张柱堂摘取世界十大艺术大师桂冠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杨富强/杜艺璇)报道:刚从世界科教文领奖归来的张柱堂先生抱着《世界十大艺术大师》和《全球十大艺术家影响力人物》的牌匾和证书,兴致勃勃的对记者说:我能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是各级党和政府培养教育的结果,是老师和方家同仁关心和帮助的结晶,这是项城120万人民的光荣,也是河南一亿多人民的光荣!

大名鼎鼎的张柱堂先生,是一代艺苑宗师张伯驹的侄孙。他一生遵循“积德行善,爱国济贫”的张氏家训,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工作,多年来,他报着感恩的理念,在新疆最贫困地区先后建立了8个扶贫助学和尊老爱幼基金会,累计捐献资金和书画共计8000多万元人民币,使3000多名贫困生和失学儿童从返校园。因此被评为“感动新疆十大人物”和“最美新疆人”,深受新疆各族人民的关心和厚爱。1985年他遵循父亲的临终嘱咐,带领全家5口人来到郑州注册了《河南省张伯驹文化传播中心》,成立了以河南省高级检察院检察长李学斌为理事长,并聘请王月堂、刘本在、张柱堂(兼秘书长)、尹宏隽、韩世景、高德领、王文杰为理事会领导成员。2008.12.6日和2018.10.27日,本理事分别在新疆乌鲁木齐和河南周口举办了《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10周年》和《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使10多万观众受益,受到省委领导的关注和表彰。2018年12月《河南省张伯驹文化艺术传播中心》被国家科技研究院评为“全国先进单位”,张柱堂先生被评为“全国改革创新领军人物”。

据悉,张柱堂先生被评为《世界十大艺术大师》奖和《世界十大艺术影响力人物》后,当天夜里润格就飙升惊人!目前,他的书法作品已成为国内外收藏家和企业家的热门抢手货!

Add a comment

史宝银书法的天趣之美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马新生/杜艺璇)报道:我与史宝银相识,源于五年前共同赴南阳淅川县采访的一次经历。记得那是个金秋,采访之余,我们聊到了书法,甚是投机。此后因为共同的爱好,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因为某些原因,我中途放弃了书法临帖这个枯燥活儿,宝银却始终坚守着这份追求,工作之余临池不辍,不显山也不露水。以致有一天到他工作室,忽然看到他铺在长长画案上的书法,有魏碑,有金文,还有章草,观其作品的笔意、章法和气韵,一股书卷气跃然纸上,不由大为惊奇,感叹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看过他的书法的人,会觉得他的书法充满了灵动不拘的创造性和恬淡简远的品质。我想这除了他长期以来对艺术的孜孜追求之外,主要还得益于他清简相尚,空旷为怀的精神气质和游心于艺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一个书法家身上难能可贵的东西,也正是这种自由的、潇散的气质,造就了他的艺术格调。    

史宝银不以书法家自称,他是一个新闻工作者,深厚的生活积淀和历史文化基础、多年新闻工作的磨练,使他修养出稳健扎实的作风和深邃含蓄的性格特质,这既表现在他的为人处世中,也表现在他的书法创作实践中。他把书法作为抒写自己胸襟的一种方式,是学养、天分和对书法传神写意的领悟成就了他的书法。

宝银书法以魏碑、金文、章草见长。他的书法探索性极强,绝少媚俗和匠气,无论是金文还是魏碑,亦或是章草,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质感硬朗,线条清晰,笔法古朴,肌理表现丰富,静气中秀骨挺立,峻峭中蕴涵华兹。

在史宝银的各类书体中,我尤喜他的金文书法。表现在线质、线性和韵味上,是那种率意自然,厚重朴茂,形散神聚的书风。

史宝银习金文,初以《散氏盘》为范,用功最深。作为西周金文的代表作,《散氏盘》以长篇铭文和精湛的艺术立于世间,成为大篆的标志性作品。《散氏盘》的质朴、生拙、厚重,又不乏灵动的书体,似与他有缘,常常带给他无穷的想象和乐趣。初遇《散氏盘》,对他可说是一见钟情,从此如影随形,只要闲下来,总要拿起来临一临,如老友会上一面,如此手追心摩,几经寒暑,终成自己面目。他的金文书法不同于一般的篆书那样笔画写得横平竖直,而是顺势而下,多有变化;结体自由,或俯或仰,或欹或正,彼此呼应,《散氏盘》圆转浑厚,结体丰茂的铭文风格,在其金文书法中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写出来的作品笔墨生动,苍浑有致,以致得到原中国书协主席张海老师的褒奖。

在谈到如何迷上这一金文代表作时,史宝银说,西周晚期,金文上尚没有署名的规矩,但帝王之家御制的器皿铭文,一定是顶尖高手所书。《散氏盘》铭文气势朴茂豪迈,在金文中显得十分地“打眼”,再者,它气韵古拙生趣,率意苍浑,无一字不生动,个个恣态不同,可谓众妙毕备,无奇不有,犹如神助。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指出的“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并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我觉得是肯定了此器的独创面目。这一句话也启迪了我,在我写其他书体时,有意无意间汲取着《散氏盘》神奇深妙的笔法笔意,多年来受益匪浅。亦因此,史宝银金文作品“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入展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举办的“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中央和国家机关书画摄影展,金文作品入选河南省人大系统“奋进新征程翰墨颂党恩”书画摄影展、“河南省直书协喜庆党的二十大书法作品线上展览”等。

观宝银近期的金文作品,他明显地开始酝酿变化,作品中的瘦笔渐多,圆起尖收的用笔特点和结体上的纵势渐多,风格上欹侧与平正糅合,不驰不急,在凝重静穆的风格中又增添了几分流畅感。探询究竟,方知他已临习《毛公鼎》有一阵子了。

《毛公鼎》和《散氏盘》同为西周金文的代表作,犹如双峰并峙,两水分流,互为辉映,各成其美。史宝银说,《毛公鼎》作为金文中的庙堂之作,是一座无尽的书法艺术宝藏,它丰富的美感和高古深奥的内涵有待我们进一步体味感悟、开采挖掘。宝银这种自觉行为显示了一个书写者的理想与成熟。

在我的认知中,史宝银的章草极富天趣。章草是从隶书演化而来的,有些字的写法,和行书、今草、楷书不同,需要专门记忆。将魏碑和篆籀笔意化入章草,是他书法生涯中比较成功的探索,“以篆入草”“以碑入草”的笔法,所作章草,筋脉分明,笔力沉雄,线条极具弹性和张力,且富于变化。用笔以中锋为主,适当辅以侧锋。中锋使笔画沉着干净,侧锋的使用又使其不失章草特征,同时增加了点画的丰富程度,碑与帖互用,强调了线条的朴茂雄厚,结字的天趣横溢,章法的错落变化,看似无法兼容的书体完美结合,更显古朴,进而克服了章草书体软绵、缠绕的弊病,既有浓厚的古典气息,又带有现代简洁之美,最终蜕变出具有自己面貌的章草书体。

宝银近来的章草体现出流畅的书写性,且注意到字与字之间的大小对比变化,以及笔画之间的粗细对比变化。这种日常书写状态,史宝银说是因为从最初临习皇象《急就章》中脱出来,较多地吸收了索靖《出师颂》《月仪帖》的元素。《月仪帖》每个月内容开始的字迹,笔画都写得非常粗重。这种做法,在章草当中很常见。这种书写效果的原因很简单:书写者开始书写时,毛笔笔锋蘸墨量比较多,所以下笔后笔画就很粗重。写到后面时,笔锋蘸墨量少了,笔画自然就变细了。宝银说,皇象《急就章》刻本的字形,基本上一样大小,显得比较刻板,而《月仪帖》的变化就丰富很多,比《急就章》更能体现出章草的日常书写状态。

宝银的书法还处于上升阶段,是一位潜力股书法家,其书法彰显的个性和书卷气,怀着那一颗潇散简远的心境,游心于艺,空旷为怀,其风姿神采在书法艺术中得到极好地映射,正所谓以书尽性,达其性情,优游自由,在当今书坛灿烂星汉中,闪烁着独异于人的灵性和光彩。(田遂霖)

Add a comment

收藏狂人刘一田:花亿元购万件藏品免费展出,只愿更多人关注保护文物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杨富强/杜艺璇)报道:在熙来攘往的郑东新区CBD天下收藏文化街里,位于该文化街北区三楼的3001号,远远望去,门前的“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几个大字十分醒目,与周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环境相比,“古陶瓷博物馆”的字样让这里徒增了几分神秘色彩。

图片1
建设中的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新馆

在刘一田先生的带领下,有幸参观这座享誉河南省内外的非国有博物馆,走进馆中,各式各样的古陶瓷映入眼帘:有举着兵器、栩栩如生的南北朝陶俑;有年代久远、但纹路细腻的清代光绪年间的线描缸;有保存完整、光泽鲜明的青花瓷盘;还有四人抬轿、精雕细琢的清代早期彩陶俑……

图片2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据介绍,这座近1500平方米的博物馆中藏有3000余件中国各时代陶瓷器藏品,各个窑口瓷器标本1000余件,藏品上至马家店文化时代,下迄明清时期,其中既有宫廷传世佳品,又有民间收藏珍品,涵盖中国多个历史时期。然而,作为圈内公认的“收藏狂人”,这展出的3000余件藏品对刘一田来说只是冰山一角,到目前为止,刘一田已个人出资上亿元购买藏品10000余件,他还在郑州市经开区的郑州文博城另开设了一家文物鉴赏交流中心,为文物爱好者提供交流鉴赏的平台。

图片3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在被问及如此痴迷于文物收藏的原因时,刘一田告诉正观新闻记者:“这既是执着的热爱,也是自发的传承。作为个人,我能表达的最深沉的热爱,就是尽最大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文物。”
        自幼耳濡目染爱上文物,辗转于收藏江湖多年
        刘一田对文物的热爱并非是一时兴起,据刘一田回忆,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有很多字画和瓷器。在父辈的熏陶和影响之下,刘一田自幼便耳闻了许多文物背后的故事,在他看来,文物不是冷冰冰的物件,在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或令人动容、或令人揪心、或令人欣慰,或承载几代人的爱恨情愁、或记录着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

图片4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工作以后,由于我从事的是文化方面的工作,接触了很多的文化名人、瓷器大师以及收藏家,我便如饥似渴地向他们学习、与他们交流探讨收藏知识,同时在实战中磨炼自己的眼力。”今年已经是刘一田与文物打交道的第40年,40年来,他曾从事过编审、教授、记者、评论员等职业,见识了无数人间百态,但唯独对文物收藏痴心不改,“每次去外地出差交流,我都会去当地古玩城以及文物商店淘宝,有时候听朋友说外地有件不错的瓷器,不管是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也会千里迢迢赶过去一睹真容。”

图片5

“当然,收藏圈也是个江湖,常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也算是收藏路上的趣事。”说起收藏生涯中的难忘经历,刘一田饶有兴致地讲述了自己亲身经历的趣事。
        十几年前,刘一田曾去北京参加交流活动,闲暇时间,他在一家古玩店里一眼看中了一个明成化时期的斗彩折枝莲纹罐,时隔多年的今天谈到那个罐子,他仍记忆犹新:“那个罐子通体斗彩装饰,腹部四面菱花形开光内绘折枝莲花,以花叶和折枝莲相隔,肩与近底处分别绘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双行六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造型皆小巧。与故宫博物院藏品的品级不相上下。”

图片6
刘一田常务副会长同河南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及其他副会长交流

多年的收藏经验告诉刘一田,即使碰到非常喜欢的藏品,也要喜怒不形于色,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与卖家还价,然而,卖家执意一分不降,刘一田便假装放弃。刚踏出店门,刘一田便被叫了回去,几经较量后双方商定了价格。由于金额较大,刘一田便与店家商定第二天去银行取现金后再回来将罐子买走。
        第二天,刘一田并未取现金,而是先回到那家古玩店确认那件瓷器的真伪,但眼前的一幕让刘一田警惕了起来:店中有另一名顾客也在与店主商量要购买那件斗彩折枝莲纹罐。察觉到不对劲的刘一田并未作声,而是一直在旁边听着,最终确定这个所谓的买家,是店主请的的“托儿”。仔细再端详那件斗彩折枝莲纹罐后,刘一田发现店主把真品换成了仿品,他当即恍然大悟,原来是店主雇了‘托儿’故意抬价,还想营造出有人“抢货”的假象,把仿品卖给他。经过再三思量,刘一田并未揭穿卖家的行为,只是称钱没有周转开,便放弃了。
        “在那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心里总惦记着这个斗彩折枝莲纹罐,感觉与心爱之物失之交臂,有种坐卧不宁、失魂落魄的感觉。”刘一田怅然若失地说,“但这也让我吸取了经验,在之后的文物鉴别中更加小心谨慎。”
       免费开放参观,只为让更多人“知史明智”
        据了解,刘一田教授将个人撰写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为人处事宝典》一书所得收入及其他积蓄全部用来购买了这里上万件藏品并建成这家民办博物馆,博物馆建成后,刘一田先生决定免费向公众开放,尤其是欢迎学生集体前来参观、了解古陶瓷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

图片7
刘一田先生向参观博物馆的朋友介绍博物馆情况及古陶瓷知识

“事实上,开办这样一家非国有(民办)博物馆并免费开放是十分艰难的,在人才配置、财政支持、日常维护上,民办博物馆比国有博物馆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一路走来,刘一田真切感受到开办和运营民办博物馆的压力,但他仍因热爱而坚持着,“事实上,即使这间博物馆收门票,也是无法维持生存的,我索性免费开放,供大家免费学习。”
      据介绍,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多次联合相关单位举办了古陶瓷研讨活动、接待省市相关单位领导的指导考察,与部分兄弟省市非国有博物馆进行了经验交流活动,每年接待中小学生参观数万人次。

图片8
郑州市第十一中学学生参观博物馆

“文物艺术品是祖先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殷实财富。它们不仅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实物佐证,也是我们如今知史明智、与伟大智慧的祖先们对话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我认为只要参观者能有所收获,免费开放就是值得的。”每当看到参观者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和求知欲被藏品激发,刘一田都由衷地感到满足和开心。
       “因为热爱,所以更要保护和传承它们”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这句话让我产生很深的感触,作为生长在中原大地上的中华儿女的一员,又如此热爱收藏,我无论如何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文物免遭流失,让它们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为热爱,所以更要保护和传承它们。”刘一田很明确自己成立古陶瓷博物馆和文物鉴赏交流中心的初衷——让民间收藏被更多人所关注,通过法律允许的商业手段让民间文物得到交流、保护和传承。

图片9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为此,刘一田还经常撰写行业文章,一边普及民间文物背后的故事、优秀价值观,一边通过发表文章呼吁广大收藏爱好者提高专业鉴赏能力和自我道德约束力。
如在《真正的收藏家,不仅要有“钱袋”,更要有高人一等的“脑袋”》中,他劝告广大收藏爱好者,不应过分迷信个别“专家”和“圈内人”,要自己主动学习交流相关知识,形成体系化的知识,才能养成一双慧眼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收藏家不易,真藏品难得,收藏人必要有自己的收藏原则》中,刘一田批判了只为牟利的古玩经营行为,提倡收藏者多阅读古书和历史典故、多请教学者和博物馆研究人员相关知识:“许多古玩经营者,只知道从中获取贪小利而已,殊不知收藏的境界是人文陶冶的升华,以及对人类历史文明的见证。”

图片10
刘一田常务副会长向洛阳博物馆原馆长周加申介绍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文物鉴赏交流中心藏品

在成立后的4年里,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已免费接待参观者12万余人次,其中有6万余人是学生。对此,馆长刘一田感到十分欣慰:“在文物艺术品面前,我们每个人只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渺小且短暂。能让更多年轻人因此对历史典故、文物保护产生兴趣,形成保护和传承民间文物的意识,我想也算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未来也欢迎更多的人前来参观!”

Add a comment

收藏家:数十年实战收藏经验总结,如何鉴别真假唐三彩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杜艺璇)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文物艺术品,在盛世时期,也是文物艺术品高光发展的时刻,不仅价值连城,还是制造技艺高度发展的时候;有人说,这些文物艺术品在乱世时候不仅一文不值,甚至还被毁坏殆尽,“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说的就是这一事实。

唐三彩,在中国陶瓷史曾经大放异彩,是中国几千陶瓷艺术的魅力瑰宝。自上世纪初唐三彩被发现以来,便受到中国以及世界艺术界的关注,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唐三彩的研究更是火热,不少专家纷纷把研究成果公诸于众。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随着唐三彩身价的倍增,其仿品便随之出现,辨别真假唐三彩的文章也一篇篇见诸报端,这些文章繁荣了文化园地的同时,其研究成果也被仿造者所利用,并仿造出了一批批真假难辨的三彩器。经过作旧之后便在城乡不断露面,道行不深的收藏者屡屡上当中招。

如今,大家都知道,唐三彩烧成温度最高约1100度左右,其制作工艺不算复杂,制作原料随处可见,胎釉配方早已公开,仿造高手人才辈出,有的还是唐三彩研究的专家。不可否认,真品三彩的基本特征,高仿三彩都具备了。可以说,相同点已经达到了99%以上,余下还不到1%的较为特殊的特征,是无法仿造的,因为这特殊之处惟有千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人力暂无力为之。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高仿三彩,胎釉造型、色彩风格等这几个方面与真品基本上没差别,甚至连胎釉的各种化学元素和物理特征的百分比都基本一致,什么“光龄”、“釉的老化程度”等等,仿造高手也都能照样信手拈来。所以,在高仿三彩器面前,再谈什么基本的胎釉特征、造型风格、“光龄釉龄”已毫无意义。

本文,我重点阐述一些高仿者还无法仿出或无法仿得一模一样的几个特殊点,分享与各位藏友、唐三彩爱好者。

首先是苍老的千年陈旧感。真品出土前或置于潮湿的墓室,或埋于泥土中,受千年地气、水分、泥土的侵蚀,有的出土后长期置于室内,受空气和冷暖变化的影响,其胎表已毫无新意,陈旧自然。真品的旧感极其自然,富有层次并深入肌里,用硬物轻划,可见旧感渗入胎里,如有可能可在不显眼处轻轻敲击一两处胎表就可发现旧感是由胎表向里渗透的。高仿三彩的胎,经作旧处理虽有陈旧感,但绝无真品胎经岁月侵蚀而显露出来累累沧桑的自然感,旧仅在胎表不入肌里,新的感觉依稀可辨,不会出现旧感渗入胎里的现象。轻击胎表就见“旧”仅是胎表的一层,是胎的“衣服”,不像真品旧感与胎互为一体,不可分割。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其次是遇空气即变颜色的胎土新断面。真品三彩由于时间久远,部分胎土新断面遇空气后,胎土颜色会由白渐变到黑,这一过程一般约100天左右,有一部分真品三彩洗净后的胎表也会出现这一现象。高仿三彩胎的新断面或胎表就是三五年,其白色的胎土也不会有什么明显变化。把真品露胎部分放进水中,取出后会出现中度粉红状,仿品的露胎处放进水中则呈现土白色。不过,这种中度粉红状是和仿品胎那种死灰白相比较而言,微微呈现的粉红色,而且似乎单就河南胎而言更为合适,陕西古胎和现胎有一种胎色微呈粉红,入水则更明显。如洛阳等地复制的仿品胎色是略呈粉红色的,放入水中呈现较醒目的粉红色。

还有就是部分真品三彩露胎处会生出极细小的如针尖大的暗红、浅褐、黑等色的土锈。或密或疏,或多或少地出现于露胎处的表面,有的出现在口沿,有的出现在踏板上,有的出现在器物内。土锈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生成的,千百年时光的孕育使得胎体内的某些元素分子由胎内溢于胎表,成为胎表的一个组成部分。高仿三彩的胎表绝不会出现土绣,仿造的土锈极不自然,仿品出窑之后再往露胎处“种”上的土锈和自然生长出来的真土锈颜色差别很大,生长出来的和强加上去的,一个自然,一个僵硬不自然。

土锈看似简单,却极难仿造,故大多数高仿三彩为了尽量减少人为的破绽,干脆就不做土锈。说到土锈,不少人把土锈理解成胎土表面用水可冲洗掉的脏土层。其实所谓锈,是物质化学变化的产物,如铁锈、铜锈等,它和原物不可分割,真品三彩的土锈不但洗不掉而且越洗越清楚。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至于釉光的区别,唐三彩的釉本质上是一种亮釉,刚烧成时光亮刺目,光泽灿烂,百年之后光泽渐退,温润晶莹,釉光逐渐变得柔和自然,精光内蕴,宝光四溢。唐三彩的釉光根据所见墓室出土的器物看,其釉光总是柔和温润的,除了釉面腐蚀严重,否则三彩真品不会失去柔润的光泽。

大多数唐三彩釉面由于时代久远都会出现蛤蜊光,它是千年风月留在唐三彩器表的影子,任何仿造者都无法让自己的仿品穿越千年时光。蛤蜊光不管在什么颜色的釉面上都呈现出五颜六色,也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光线下其颜色也都如此。真品三彩器物通体的宝光,恍惚不定,如梦幻漂浮在绚丽多彩的釉面上,所有的高仿者对这梦幻之光都会感到无奈。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高仿三彩釉面的光泽虽也柔和温润,但柔和之中露出灿烂,温润之中隐含贼光,其通体一致的釉光毫无内涵,绝不会出现蛤蜊光。唐三彩的釉虽属低温釉,但仍经800度左右的温度烧成,釉面仍有相当硬度,没有百年以上的时间,釉质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蛤蜊光是釉质老化后釉面分子发生质变,经光折射之后产生的特异之光。高仿三彩釉表在光的照射下,虽偶尔也可以见到淡红、浅绿等色,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仿品中的颜色是固定在釉里的,而真正的蛤蜊光是漂浮于釉表的,并且是五颜色六色的,而仿品的颜色通常是一两种。

真品的蛤蜊光用一般的照相机可拍摄到,而仿品的光则拍摄不到。所以,有无蛤蜊光是鉴别真假唐三彩的一个过硬的标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唐三彩都有蛤蜊光,所以不排除没有蛤蜊光的三彩器也属真品。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再说一下釉面的区别。泥土的腐蚀痕迹。时至今日,未见唐三彩传世品的报道,几乎都是出土物,其釉面一般均见泥土腐蚀的痕迹,不同的只是腐蚀的程度和方式。

一般情况下,是见土咬的细孔随意自然地出现于釉表,或通体或局部出现,细孔大小、深浅不一,有的密密麻麻,有的寥若晨星。腐蚀的程度不一,有的要仔细观察才可发现。在放大镜下观察部分土咬细孔,其边缘的釉面有轻微的腐蚀过渡。经药水处理土埋之后釉表会出现酸咬的小孔,但很有规律,僵硬不自然,腐蚀程度较一致,没有腐蚀的过渡现象。

实际上,高仿者在釉表的处理上很矛盾,如果用药水处理,釉表的光泽又不自然,很容易被识破;不用药水处理釉面又太光洁新颖,加入其他元素降低釉光的亮度,一经检测马脚又露。在观察腐蚀细孔时要注意把它与釉面在窑中形成的大小不一的棕眼区别开来,棕眼仅出现在釉表,深度约为釉厚的三分之一,腐蚀细孔则深入釉里,有的腐蚀至胎表。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过渡自然的腐蚀斑块。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面还有一种特殊的腐蚀形式也是高仿唐三彩无法仿造的。那就是光润的釉表极薄的一层釉水被腐蚀了,留下粗糙的釉面,形成大小不一的腐蚀斑块。它们出现在釉面上有一个清晰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就是从无到有,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唐三彩出土后腐蚀不再发展,过程停在了釉面上,给了我们辨别的依据。

先说由浅到深:腐蚀出现时,开始是釉面上出现隐约可见的微孔。微孔刚出现时可以是几个也可以是几十个、上百上千个,刚出现时太渺小还不足以改变其釉面的光泽和颜色,乍看上去釉面正常,不用放大镜观察也可看清;随着微孔的增多增大,其釉面的颜色慢慢变成浅褐色;随着腐蚀的日趋严重,腐蚀面积逐渐增大,就出现了粗糙的斑块,用手摸之有刺手感,用指甲轻轻一划可划出痕迹。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再说由深到浅:腐蚀较严重的釉面向未腐蚀的釉面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由深至浅的渐进侵蚀过程。首先是最严重之处釉表釉光全无,只见粗糙的面目全非的釉,用手指可抹出痕迹,再接着是稍微严重的地方釉表极薄的一层尚存,但却有极细的孔隙且釉光暗淡,有的釉光几乎不存在了,用指甲可掐进去,再过渡下去,受轻微腐蚀的釉表乍看上去釉面尚好,釉光也还自然,但仔细观察釉面就隐约可见腐蚀细孔,用小刀轻划可划出痕迹。这种由浅至深又从深至浅的交替腐蚀过程,在釉表的表现是以毫米为单位的,但在时间上要形成这一过程却是要以百年为单位的。整个器物易仿,细微之处难仿。所以,吃透了真品唐三彩的釉面,再回过头来看仿品的釉面,其浅薄之处也就一清二楚了。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返铅现象:百年时间浓缩而成的精灵。部分唐三彩真品釉面的返铅现象,即人们常说的“银斑”,是唐三彩后天生成的典型物质。返铅现象的出现除了需要一定的环境,还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是时间留在唐三彩器物上的特殊的印记。

返铅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整件唐三彩器物的釉面通体有一层薄薄的银光,如秋月之色浮于物面,如薄霜依稀可见;其二,一件器物釉面的局部有银白色的返铅现象,而大部分釉面则没有。值得一提的是返铅现象出现于任何颜色的釉面,蓝色的釉面的返铅现象往往更为突出,颜色更加自然。再者以细小的银白色斑点出现在釉面上。其三,“银斑”是真品唐三彩器返铅现象的重要表现方式,其表现形式仍为不同时间先后出现的动态过程。首先是酝酿阶段,表现形式为釉面出现隐约可见的浅黑色斑点,有的略呈爆裂状,再发展是在浅黑色的斑点中间出现针尖大的白点,再往下发展便是白点逐渐长大成为白色的斑点。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发展,釉面上的银白色斑点也就越来越多,大小不一呈色自然。“银斑”从酝酿到发展成为银片,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唐三彩器出土后,离开了出现“银斑”的环境,动态的生长过程便凝固在唐三彩器物上,给我们观察它提供了一个动态的过程,几百年的光阴便凝固在我们眼前。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仿品因为生产时间不长,器物表面没有经过酸、碱、盐等地下化学物质的千年腐蚀,釉面新而明亮,上手摸釉面光滑而顺手,没有真品的“涩滞”感。经过打磨作旧的仿品,虽然看表面没有那种光滑明亮的感觉,但这种仿制品往往在器物表面留下了磨擦的痕迹。如果侧光仔细观察,在釉面就能看到经过打磨而产生一道一道的摩擦痕,用手抚摸器物,有刺手的感觉。真品三彩柱型器都是使用模制法成型,双模左右拼合而成,局部修胎。器物底部或主体下部中间留有一孔洞,透过孔洞可以清楚地看到留有合模时的痕迹,并可以看到器壁上留有一些不规则的手工痕迹。仿制品则用现代高精度的打磨器处理,反倒双模拼合处画蛇添足。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釉里的区别:高仿唐三彩的釉里开片虽也浅淡细密,状若鱼子,甚至少量高仿品的开片亦似乎有一种微微上翘的感觉,但比起真品唐三彩,仿品唐三彩的开片密密麻麻,极为细小,细碎爆裂,而且不同的釉色开片也有差异:黄色釉开片最为细小;深黄色釉开片最为细密,更像民间所说的“芝麻釉”、“翘皮纹”;褐色釉类似烧焦状的釉面开片则多呈爆裂状,与胎体分离似乎更明显;绿色釉开片则没有黄色釉开片细;白色釉开片与红色釉开片大致相同;蓝色釉和墨绿釉则多数开冰裂纹,走纹虽也细密,但纹片很少有上翘现象;真品唐三彩器的开片往往是比较复杂的,就是同一器物釉面的开片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地方开片均匀极细碎,而釉薄之处开片细而不碎纹路稍长。总之,真品唐三彩与高仿唐三彩釉里的不同,那就是高仿品开片细小,真品开片极为细小,差别就在一个“极”字,其中奥妙不是比较着看很难说明谁细、谁更细。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时光历经百年可以渗透釉面,把一些褐、黑等色的杂质带入釉里,凝结在釉下胎表,部分真品的釉下会出现这一情况。釉的开片虽不是很细,但纹路是非常紧密的,绝无向两边分开的现象,可杂质竟穿透纹路渗入釉里慢慢积累形成黑褐色的沉积物,沉积在釉下的杂质越多,釉下的胎表就越黑,反之就越淡,在透明的釉下清晰可见。出现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只要有足够长久的时间就可。高仿品釉下胎表之所以没有这一现象,就是因为它没有百年以上的时间,短时间的“速成”是毫无结果的,即使有杂质侵入,也不会透入肌理。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最后,再说一点——内壁指纹:唐三彩陶俑内壁上的指纹,是古代唐朝的制陶工匠留下的制陶印记,更是今人鉴定唐三彩真伪的标志。这种留下指纹的唐三彩,不是个别的现象,是细心的收藏家在各种人物俑上经常可以发现的特征,所以这个特征可以作为鉴定唐三彩真伪的依据。唐代的工匠在制作唐三彩时,不断用手指捏塑坭坯,因而在内壁上留下了自己的指纹痕迹。

从黄冶窑遗址出土的唐三彩制品来看,唐三彩的制作是采用模制成型工艺,这种工艺,有着严格的造型要求,所以,唐三彩制品,尤其是一些底部开口的人物俑,在脱模后,其细部特别是接缝处,都会经过手塑加工。这个特殊的工艺流程,既带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又要求十分高超的手艺,这种手艺,在唐三彩制品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终于使现代的收藏家看到了这些不著名的唐代工匠的指纹。这些指纹,也成为我们鉴定真假唐三彩的重要依据之一。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随着古代生产力的发展,陶器的烧造技术整体上也是从低谷走向巅峰,同时瓷器的烧造技术逐渐成熟,发展到汉代的时候,陶器逐渐被瓷器取代。就在人们即将忘记陶器的时候,唐朝时期的唐三彩再一次将陶器推向了顶峰,至此唐三彩成为了中国古代陶器的象征。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鼎盛时期,唐三彩在初唐、盛唐时达到高峰。由于唐朝是个开放多民族的大一统帝国,特别当时中西文化交流频繁,使得在唐三彩这一种文物艺术品很好的体现出了唐朝的社会文化,有史学家认为:“唐三彩是盛唐文化中最有代表的物质载体”,唐三彩所展现的是大唐盛世的的缩影,是充满着活力的色彩,是盛唐兼容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

(作者: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古陶瓷研究所所长、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创始人刘一田)

Add a comment

解决民间收藏问题,需要放开那些不合时宜的约束大步向前发展

解决民间收藏问题,需要放开那些不合时宜的约束大步向前发展

(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古陶瓷研究所所长、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创始人 刘一田)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杜艺璇)报道: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根”。

文物艺术品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国有博物馆、民间收藏等行为,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作为一名收藏爱好者、一名收藏家一定要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传承历代收藏人的家国情怀,其次要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文化价值,为推动中华文明发展和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贡献力量。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有鉴于此,本人作为一名普通的收藏爱好者,身处好时代,深感近年国家鼓舞并支持民间收藏。文物艺术品,是祖先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殷实财富。它们不仅是在为实证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实物佐证,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那些海量的民藏文物艺术品更是具有极大规模的经济价值,这些价值都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但是,民间收藏的问题也是一直存在的,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不仅仅是时间问题,也是条件问题,只有承认并大力支持民间收藏这个重要部分的,才能让社会文物真正活起来。从事多年收藏的经历,我认为“民间收藏”的状况和它所面对的形势与问题还是比较严峻的。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有关报道称,我国有几千万人的收藏队伍(早在2005年即有八千万“收藏大军”说),在这庞大的收藏群体中,尽管许多人只是收藏爱好者,不可否认,但近40年来,我们社会确已有了一只庞大的、不可忽视的收藏队伍,这其中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藏品丰富、资金实力雄厚的民间收藏家。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与之对应的是,我国民间收藏品数量极大、品类繁多且齐全、收藏品品级参差不齐,但是不乏大量国宝级文物艺术品。有数据显示,近30多年来全国被盗、基建私分的古墓高达200万座,流落民间的文物不计其数。正因这样的情况,也使得民间收藏始终“上不了台面”,走私、黑市交易、倒买倒卖。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随着古玩收藏热的兴起,全国各地古玩市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中部某省一个省会城市竟然有20余个大小古玩市场,放眼全国,恐有成百成千个“古玩城”、“旧货市场”、“地摊”。但是,这些市场不仅不规范,甚至在管理、监管方面十分混乱,而且是地上地下、明里暗里,明面上卖假 ,暗地里卖真(被盗文物)。造成了文物艺术品不流通便流失的残酷事实,最终,国家不仅未能保护文物艺术品,连起码的税收也未得到。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数十年的收藏经历,深感让藏友十分头疼的是,民间古玩艺术品真赝的问题。假作真、真当假,没有规范的检测和鉴定机构及标准,造成了买家不信卖家、收藏爱好者不信“专家”、“专家”不服“专家”、国际不信国内的尴尬局面,某些电视台为了盈利而开办的电视鉴宝栏目更是乱象丛生,拿着媒体的公信力,甚至叫嚷着民间收藏“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假的”,因为这样的舆论,使得民间收藏品在国家民族文化遗产中的地位未得到足够认同,甚至成了文物流失和市场混乱的主要推手和根源。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对于民间收藏, 本人一直认为,国家是真心希望能盘活民间收藏的,因为民间收藏的文物艺术品不仅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更是一笔无法估量的经济财富。要想盘活民间收藏,不仅要解决对民间收藏认识问题和态度问题,特别是要处理好民间收藏涉及到的经济利益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研究、来设计、来实施,甚至在关键时刻,必须通过法律法规强制推进。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近年,各省市陆续出台了“支持兴办非国有博物馆”的政策,因为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同,出台的政策也是各有不同,总得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只是想要把已经出台的政策落到实处去执行,难度还是很大的,若想搞好“非国有博物馆”的建设与长期发展,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去调研、去了解实际情况,很多收藏爱好者确有好藏品,但是没有资金实力或者没有足够的藏品去建设、运营博物馆,也没有足够的精力、能力去完善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挖掘工作。可以和当地高等大学合作,民间收藏与大学互取所长,共同发展。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我个人是收藏组织的一员,我呼吁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民间收藏组织的发展,从政策及资金上支持民间收藏组织的文化交流活动。在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活动上,应让省市收藏协会组织征集民间收藏品参与,以此来鼓励和支持民间收藏家。中国的收藏家是有实力站到世界舞台上与其他国家的收藏人士交流的,这同样也是民间收藏界所希望看到的。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民间有珍品,民间有国宝。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也是行业公认的客观存在,所以,民间藏品应成为国有博物馆的藏品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和地方博物馆,应当把“民间藏品”的珍品作为馆藏文物的重要征集对象,国家可出重资支持国有博物馆从民间藏品征集珍品,丰富国有博物馆藏品的多样化,这样做不仅不需要花大价钱从国外去买普品,还给民间藏品提供参考指导价,有助于指导民间藏品的市场行情。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我们总说要“让文物活起来”,如果不解开民间收藏身上的桎梏,“让文物活起来”就会成为一纸空谈,首先从法律上保护“民间收藏”合法问题,让正当的收藏品合法,让合法收藏的人心安; 其次要允许“三级”以下文物艺术品可以正常合法的市场流通,这个流通不只是在国内市场,也可以到国际市场流通,私人藏家可从国外买进,也可以卖到国外去,这样不仅能为国家增加财力,更能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从宋朝至今,民间收藏就一直未间断过。正所谓“高手在民间”,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民间收藏队伍中不仅有优秀的收藏家,还有一批历史文化研究人才、文物鉴定人才,有些人还整理研究出版了大量的带有学术性和资料性的成果。民间收藏要想长期健康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国家要提倡、鼓励、支持并出台具体的措施,从民间收藏队伍中发现这些人才,以更好的服务民间收藏的长远发展。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如果说,民间收藏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组建权威的文物艺术品价值评估认证机构是第一的。文物艺术品价值的认定既要有权威性,更要有担保性,作为认证机构一旦对某件文物艺术品确认,便要终身负责,这需要我们去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路子来。多年的收藏经验,及广大藏友都不是十分信任国外的科技鉴定机构的,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要把中国文物艺术品的话语权、价值评估权掌握在中国人手里,还是因为每一件文物艺术品都是文化、历史、科技、艺术的综合体,我们自己的文化,我们自己更懂。

郑州市一田古陶瓷博物馆藏品

关于民间收藏的问题,总体来说既要放开那些不合时宜的约束大步向前发展,对那些违法行为更要严厉打击;把阻碍中国文物活起来的绊脚石搬走的同时,还要给民间收藏的发展铺一条康庄大道。文物艺术品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珍贵遗产,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财富,收藏好、保护好、利用好民间收藏文物艺术品,是每一位收藏爱好者的责任。

Add a comment

河南省川渝商会传达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听“网红薛书记”宣讲


     最美中国媒体(史家治/艺璇/利亚)报道:11月8日,河南省川渝商会传达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会议在郑州圆非公党建学院举行。在全新的沉浸式学习二十大精神展馆里,一堂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别开生面的特殊党课与二十大精神宣讲,入脑入心,让与会人员精神得到了充分洗礼。

     宣讲前,河南省川渝商会首先为党的十九大代表、二十大代表,河南省川渝商会党委第一书记、会长,圆方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薛荣献上鲜花,并合影留念。河南省川渝商会党委副书记、监事长黄永明,党委委员、执行会长罗光强,党委委员陈世伦,副会长刘辉等商会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出席活动。河南省川渝商会党委书记、名誉秘书长王开凡主持活动。


     在郑州圆方集团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沉浸式主题宣教馆,与会人员在“网红薛书记”和圆方党建学院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聚精会神、热情澎湃地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大会实况以及党的百年建设成就影像资料,在各个展厅里圆方艺术团还以情景剧的方式进行主题宣传,引人入胜的演出节目,让学习入头入脑入心。圆方集团四位党组织书记登台歌颂党的二十大的诗朗诵,更是把参观学习活动推向了高潮。






      作为“网红薛书记”,薛荣在宣讲中激情满怀地说:“参加二十大回来,我再一次定下了自己的大目标和大梦想,五年宣讲党建和二十大精神500场,努力做党建,拼命做宣讲,力争‘二十一大’还能进北京!”赢得与会人员一阵阵掌声。



     参观学习结束时,在河南省川渝商会党委第一书记、名誉秘书长王开凡的领誓下,与会全体人员满怀豪情、精神抖擞地高举右手,面向鲜艳的党旗,重温了入党誓词。 圆方非公党建学院沉浸式学习二十大精神展馆,融合了有声党建读物、影像资料、主题展板,以及圆方艺术团编排的宣讲节目,以文图、多媒体应用、交互沉浸式体验等创新手段,引领学习二十大精神不断走深走实。

Add a comment